学一事。
陈素自己光明正大,无不可对人言,既然府学要争,也好,陈素直接说通了国子监师生,决定于菜市口同府学来一场辩论。
若是建康府学敢来,他们?两家就?在万千百姓的见证中辩个明白?,看看这农学应不应该设立。
建康府学倒是答应了,但却将辩题给改了,改成了是否该由国子监农学学子指导百姓农事。
黄饶态度倨傲,说只接受此题,若是国子监不想?辩,他也不强求。
宋允知看到他改的辩题后,暗骂了一声对面奸诈,是否开设农学书院,落脚点?在于建不建书院;而后者,落脚点?则在于是否由国子监学生指导。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百姓都靠务农为?生,他们?的种植习惯早已?更根深蒂固,也自信自己对于农时、稼穑的把控,想?必没?有多少人会真?心实意地接纳农学学子对他们?的批评指正。
一边是初创中的农学,一边是经验丰富的老农,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好比班门弄斧,有几个人愿意听?
这场辩论,只怕从一开始百姓心目中的天平便已?倾斜。
第41章对峙允哥儿力压群雄
晓色云开,熙熙攘攘的喧闹声缓慢唤醒了?东市街口。
作为京城最大的闹市,东街附近常年人声鼎沸,数不?清的酒肆铁行、书铺布坊星罗棋布,忙不?完的杂戏名手、往来?商贾穿梭其中。
只是今日的东市格外不?同,市口处搭了?一座高台,像是唱戏时才有的阵仗,但又?比唱戏时庄重不?少。
百姓驻足观望,不?多时又?从小吏口中得知,这台子搭起?来?是因为今日国子监跟建康府学?要来?辩论?。
辩论?不?是稀罕事,百姓们都知道读书人喜欢打嘴仗,但稀罕的是他们不?在书院辩,怎么跑来?市口辩?
他们能听得懂这些?文人说话?
小吏也?就是个?做事儿的,听他们问?起?自己也?就顺嘴一答:“谁知道呢,听说这回两家闹得有点儿凶,已不?屑于关门辩论?了?,只想着青天白日吵上一架。
”
这话百姓们可爱听,于是催促着对方赶紧说说辩的是什?么。
小吏只说,辩的是国子监增设农学?一事。
众人听得更是一头雾水,不?论?是国子监还是建康府学?,对寻常百姓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
那里的读书人出来?便是当官儿的,能参加科举的便走科举,不?能参加科举的走恩荫,甭管怎样都有出路。
可这样高不?可攀的地方,竟然要开设农学?学?堂?跟农户扯上关系,还能继续高不?可攀下去吗?
辩论?的时间是在傍晚,还有好几个?时辰呢。
趁着时间尚早,众人连忙呼朋唤友,准备找个?好地方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