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0章

首页
    会让你们吃土的。

    ” 大队的态度,就是赵村儿大队社员们的底气。

     谁也不想眼睁睁瞅着别家有砖房住,他们自个儿的娃娃住不上。

     众人放下乱七八糟的忧虑,嘻嘻哈哈:“都是老农民,吃的不就是土嘛。

    ” 赵柯笑道:“话糙理不糙。

    ” 白天干一天活儿,大伙儿都聚在村口乘凉唠嗑。

     赵柯没回村儿当妇女主任之前,不太爱在村口停留,寒暄完就赶紧撤。

    现在,她爱唠了,时不时就凑到人堆唠一阵儿。

     这也算是深入一线、了解村情、倾听民声。

     大队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宏观,有时候会忽视一些小问题,而小问题很有可能会在未来变成大问题,影响发展。

     因为大队干部和社员们的距离不远,社员们有一些切实的需求,会直接在闲谈中说出来,只要细心一些,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赵村儿大队越来越多的学生升入公社上学,以后要在公社住宿,家长担忧他们吃不好住不好学习懈怠…… 这确实是个问题,前面走了九步十步,第十一步瘸腿,前面很有可能会白费力气。

     于是第二天,大队干部的日常早会上,赵柯就提了这个问题和她的建议。

     “在公社建赵村儿大队的宿舍?” 赵柯点头,“公社中学的宿舍,条件不怎么好。

    ” 不止宿舍,教室也一样。

     不好到什么程度呢? 房子是很多年前建造的,门窗不严实,一到冬天,外头零下二三十度,屋里零下七八度,经常有同学手指头冻成萝卜头,笔都拿不了。

     晚上睡觉,被窝里拔凉拔凉,更别说容易露在外面的耳朵和肩膀。

     公社本地的学生还好,家里暖和很多。

     赵柯都是拿个热水壶,灌一壶热水回来,晚上冻醒就起来换掉热水袋里的水。

     赵柯那时候跳级,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环境实在太艰苦了。

     以前赵村儿大队小学的教室也这样儿,不过乡下学校,比较灵活,冬天太冷,那就不上课了,还省柴火,大不了天暖和了再补回课程。

     “都是咱村儿的孩子,哪舍得他们吃那些苦啊。

    ” 而且,赵柯还在琢磨另外一个事儿,“咱们大队以后在公社的人越来越多,念书的孩子,酸菜厂的工人,农机站的驾驶员,我爹回来会在公社卫生所干一段儿时间,傅知青和林知青他们也得去农机站培训,这么多人,全指着公社安排住处,不现实,最主要的是,这对孩子们来说,多好的资源啊,不利用可惜。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