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9章

首页
    们也都露出赞同的表情。

     有那脑瓜转得快的,喊:“要是有相亲大会,你们赵村儿大队的男青年也一起呗,多挑挑嘛。

    ” 赵村儿队委会的四个人全都笑起来。

     赵柯笑眯眯地说:“到时候再说喽。

    ” 第95章 外村儿的青年们离开,整个村子一下子空荡下来。

     往年这时候,赵村儿已经进入农闲,今年收回来的庄稼还没脱粒。

     所幸那场初雪之后,一直没下第二场雪,冷是冷了点儿,粮食没糟尽。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分成两拨,男社员们在晒场上拖着圆滚滚的碾子打黄豆,妇女们用牛车拉苞米往村外大库去。

     村外大库两百三十平方,并不是完全的大开间儿,隔了两间:一间一百三十平方,是一个工作间,明年要用的水车会在这儿打造;一间一百平方,是妇女们冬天的活动室。

     中间的隔墙用的是木板,有需要可以随时拆卸。

     地下挖了地龙,土窑的热气会在大库地下游走,天热的时候可以在烟道口插上隔板,阻止土窑的热气进入大库。

     大院儿库里冷,知青们试验土窑左右都得烧火,在大库里剥苞米暖和很多。

     大队明年打算买好粮种,不需要保留玉米的完整性,妇女们把能用上的工具全都搬出来。

     一种就是一根尖尖的木签,跟铅笔差不多粗细,扁一些,上面绑一根布带,方便固定在手指上。

     这种工具只比空手剥玉米省力一点。

     另一种玉米推子,长长的木头中间有长凹槽,宽度正好放下一根玉米,凹槽中间斜插着一根一指节长的粗钉,玉米推过去,一条玉米粒就会脱棒。

     一根玉米棒在推子上随便推几下,就可以换下一根,其他人拿两根推过的玉米棒放在一块儿一撮,手脚麻利的,三两下就搓干净两根玉米棒,大概也就两三分钟,效率比较高。

     第三种工具,是傅杭和余三舅新仿做的手摇剥粒机。

     依旧是纯木制,玉米棒放进槽里,一手下压,一手摇动把手,出来时便是一根光秃秃的棒,效率不比第二种快多少,优点是相对来说不那么费力费手。

     工具达不到人手一个,但妇女们都挺新奇,上手很快。

     而且大伙儿手上都戴着手套,手不会磨出更厚的茧子,也不会冻得麻木,一群人完全不惧十一月下旬的寒气,边干活儿边唠嗑唠得欢。

     赵柯没在大队办公室蹲着,搬了小书桌小马扎,坐在边缘,听着她们的说笑声奋笔疾书。

     “赵主任,你忙啥呢?” 东婶儿好奇地看她。

     其他人闻声,都望向赵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