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赵柯其实了解与否无所谓。
三人转完一圈儿,赵柯和牛会计回办公室,许副队长去带队上工了。
赵新山让赵柯坐在她妈之前坐得地方,“现在不是农忙,村子里劳力有点儿过剩,我就没给咱们队委会安排上工,省点儿工分。
”
他烟瘾有些起来,瞅瞅赵柯这年轻妮儿,到底没点着,嗅一下烟袋,念叨:“咱这也不是农业生产的最前线,根本用不上知青过来支农,就该把他们全都安排边境去支边。
”
赵新山就是随便说说,有牛会计,自然不用赵柯陪聊。
赵柯抱着白茶缸干坐着,生理性的开始萎靡不振,控制不住地打了个大哈欠。
第一个哈欠,赵新山和牛会计没看见。
第二个哈欠,俩人看见了,没说什么。
但她一个接着一个打,影响的赵新山也忍不住犯烟瘾打哈欠。
赵新山说她:“年轻人,这么没有干劲儿可不行。
”
赵柯擦了擦眼角溢出的泪水。
是谁,凌晨就搅合全家起来上课,一连上了好几个小时,依然干劲儿十足?
是余秀兰同志。
是谁,上班的第一天就奠定了“没有干劲儿”的人设?
是她,赵村生产队的小赵同志。
第20章(捉虫)
一九五九年,夏初的一天。
年轻的余秀兰还是生产队的普通社员,早上吃完饭,叮嘱懂事的大女儿:“小棉,看好妹妹。
”
六岁的小赵棉乖巧地点头,“好。
”
三岁的妹妹捏着姐姐的衣角,奶声奶气地学姐姐:“好~”
余秀兰温柔地挨个摸摸她们的头,和赵建国一起去上工。
他们走后,奶奶宝贝地抱着孙孙出来,指着盆里的几件衣服,支使赵棉:“没看我在照顾你弟弟吗?还不去把衣服洗了。
”
妹妹有点害怕地躲进姐姐身后。
爷爷和爹下工还得辛苦去队委会大院挑水,奶奶不准浪费水,小赵棉只能去河边洗衣服,让妹妹先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