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8章

首页
    ,苏文卿在一篇策论里引用了一本文集里的章句。

    世家大族重传承那本文集是韩莳芳亲自修订里面收录着许多韩氏大儒的文章,只有韩府藏书阁有除了本族弟子外人根本不可能接触到。

    我也是偶然间在韩府书房看到过那本文集,才有此推断。

    ” 谢琅心一沉。

     “这么说韩莳芳举荐苏文卿做兵部尚书并非因为谢氏缘故而是因为苏文卿是他暗中收的弟子。

    而苏文卿之前受卫悯招揽多半也是得了韩莳芳授意。

    ” “没错苏文卿虽在寒门学子中颇有声望,但甫入上京就能得到卫悯赏识,我猜测,多半也是韩莳芳在背后出谋划策。

    会试之后,苏文卿接受卫悯招揽,入户部就职,以他的本事,加上上一世的记忆,不可能察觉不到户部粮仓的问题,但他并未告知卫悯,之后延庆府赈灾,卫嵩和虞庆才会被我们联手打了个措手不及,卫氏只能弃车保帅,让虞庆一人担了所有罪责,而韩莳芳则坐收渔利,将户部收入囊中。

    他们师徒二人,方真正开始联手。

    ” “随后苏文卿入兵部,任兵部尚书,表面上是皇帝看在谢氏面上,抬举谢氏,实则是韩莳芳用自己的心腹,将兵部也纳入了麾下。

    如此,他这位次辅,既掌握了朝廷粮草命脉,又能借兵部遥控前线军事,还能顺便让谢氏承他的情,可谓一举三得。

    而皇帝也终于能借大朝会机会将卫氏一军,在朝事上拿回主动权。

    ” 谢琅冷笑。

     “真是好精妙的算计。

    只是苏文卿自幼由二叔抚养长大,除了到谢府向大哥请教学问,便是在府中苦读,鲜少出远门,他是如何受到韩莳芳赏识的。

    而且,拜韩莳芳为师,也并非不可告人之事,他为何会瞒着二叔。

    ” 卫瑾瑜道:“自然是有好处的。

    ” “苏文卿之所以在寒门学子中一呼百应,声望甚高,便是因为他出身宁州苦寒之地,靠着真才实学走到上京,摘得状元,寒门学子视之为榜样,如果他早早就承认自己是韩莳芳弟子,那些寒门学子,未必会如现在一般追随他仰慕他。

    再者,若他们的师生关系早早曝光,韩莳芳如何借自己这位弟子给你们谢氏送恩情。

    当然,这也是一种保护的方式,朝中明争暗斗何等激烈,诸世家为抢夺人才用尽各种手段,赵王雍王也参与其中,苏文卿才学出众,若被卫氏或其他大族知道他是韩莳芳的弟子,不能为我所用,说不准要除之而后快。

    韩莳芳如何会忍心将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