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此事,言谈之间,百姓们彷佛对这位铁头少卿的「九死一生」感到万分激动与欢喜,也彷佛对他们这些士族的「迷途知返」感到有些许的欣慰一般。
不少士族的大家长,都对此表示,感觉如同活活吞了一口拳头大的苍蝇一般恶心,和如鲠在喉。
今日是大理寺少卿鱼知乐在河北道驻留的最后一日,明日他便要领着自己的人,与在幽州城外等他的曹小国舅,与帝王秘密派来的一对人数不多不少的神策军会和,再一同押送这些「涉事罪犯」,回皇都。
故而为了「欢送我们为民发声、刚正不阿、勇敢无比的鱼知乐」,河朔士族与官场上下都参与了以沧王为主,发起的一场「破冰」的欢送筵席。
******
筵席之上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美酒佳肴,觥筹交错之间笑语盈盈,堪称宾客尽欢。
沧王含笑晏晏,几乎可以说是带动着不少的本地士族家主与朝廷要员鱼知乐相谈甚欢。
但那也只是沧王,和「不少」的士族家主罢了。
并不是所有的士族家主,都能对此毫无芥蒂。
至少,不包括高氏的家主。
高家主此一遭,失了两个儿子,他一口接一口地喝着闷酒,并不往热闹中去凑数。
也有不少家主,心底的情感,实在是舍不得自家特别能讨自己欢心的孩儿的。
哪怕知晓他们的孩儿,曾为丐帮站台,而丐帮在行采生折割等天理不容之道,为他们的孩儿揽财……
哪怕知晓他们的孩儿,在此事上到底没做对……
哪怕清楚,这是他们自己权衡利弊之下做出的选择,选择放弃了这些「不谨慎」的孩儿……
但他们在心底里,依然非常抗拒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喜爱的孩子和族人晚辈去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