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兼之三年前他们试探过后,明显发现妻弟曹睿之也算是永明帝的逆鳞之一,他们早就不敢明晃晃地针对这位小国舅了,暗地里的小动作少不了,但明面上,绝对是表现出一再退让的模样来的。
底下的人都是人精,上头的人是这般态度,这些伴读哪怕心有不满,也绝不敢光明正大地冒头找湛兮的晦气。
湛兮神清气爽地检查完了这两孩子认认真真抄写的内容,忍不住有些感叹:不愧是生来就处在当今天下「卷心菜内部--卷中之卷」的皇子们,那么小的年纪,字写得那么端正,居然还一个错字都没有。
「你们做得很不错,」湛兮高兴之下就忍不住赞了这两孩子几句,「我夸你们做得好,不是因为你们字写得好,而是因为你们的态度,足够认真和端正。
要记住,人这一生,态度最重要!」
******
按照规制,本朝皇子年界六龄,即入书房读书。
皇子们被要求卯时(大约是凌晨5:00左右)起读,申时四刻(大约是下午16:00左右)放学,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皆不可辍。
按这种凌晨五点开始上学的要求,皇子们须得凌晨四点就要起床了,不然紫微城那么大,他们可不一定能及时赶到尚书房。
而且中午的时候,他们只有一个时辰的时间用午膳和休息,之后就得接着学习。
现代的学生还有周末可以喘口气,皇子们可没这待遇,他们就只能等逢年过节的时候,皇帝大老爷给个恩准,放个假。
不过事情总有些意外的。
先皇在时,他不满长子,有心要立嫡子,就是拖着不让皇长子出阁读书。
当时的皇长子一直到九岁都没能进学,因为皇长子不得进学,其他皇子也就跟着被耽误了,朝堂上呜呼哀哉了好些年,尚书房都荒废了许久。
而到了本朝,太子虽说已经有六岁了,但这厮是临近年关、十一月出生的,出生就算一岁,两三个月跨了个年,就算两岁……他这六岁的虚岁,真的是虚的很!
实话实说,太子和二皇子他们两个,说是差一岁,实际上只差了几个月,对于永明帝而言,太子要进学,那二皇子也必定得跟着进学,决不能厚此薄彼。
而对于曹睿之而言,这简直是要了他的狗命了,天没亮,鸡没叫,就得起床去上学,这还有天理吗?这真不是想要害死他吗!?
因为曹睿之闹得厉害,和其他皇帝不太一样(有一定养孩子经验)的永明帝思考了一下,发现曹睿之在五六岁那个年纪,虽说看着精力充沛天天玩闹,但实际上小孩子的精力依然有限,玩着玩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