娆漂亮的女人,还是二婚的。
那个美女蛇般的女人就是张娅。
第125章火龙(一)
有了老检察长尹建学的“背书”,盛宁终于得以踏进了孙冉英的大宅。
不是空手来的。
他随身带着一只收藏书画卷轴用的锦盒,质朴的原麻色,用一条细细的棕色绦绳束了起来。
孙冉英看不透这个年轻人,光凭老领导的几句话也很难令她完全向他交付信任,见这人还带着礼物前来拜访,她心中微有不悦,面上却平静无波,招呼道:“坐吧。
”
盛宁倒没有马上把礼物送上去,只低头搁在了茶几的脚架边。
他开门见山地对孙冉英说:“孙书记,我是为了金乌山那一片沃土来的。
”
孙冉英已经听说了新密村5000亩良田绝收、莲华分库一粒储备粮也没有的骇人消息,不然她也犯不上这么着急地答应见见这个年轻人。
她蹙一蹙眉,问他:“你认为这两件事之间有必然联系?”
盛宁点了点头:“一窝硕鼠,上行下效。
莲华分库成了空库,只是洸州粮仓众多问题的冰山一角。
靠粮吃粮、监守自盗的腐败行为贯穿了整个粮食购销领域,一些私人粮商与直属粮库的负责人勾结倒卖储备转换粮,而听不少人说,粤地最活跃最大的私人粮商就是方市长的亲戚。
”“转圈粮”“空气粮”都是粮库和私企之间的虚假交易,早就成了业内的“潜规则”了。
这是沈司鸿在视频里透露的消息,但在粮食购销领域,这其实并不是秘密;而在官场,很多手握权力的领导都会将一些赚钱的项目交由自己亲戚名下的公司承接,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盛宁严肃道,“民以食为天,我想是时候彻底查一查了。
”
“查倒是不难,难的是怎么查?”孙冉英很想听听这个年轻人的见解。
“恐怕得孙书记亲自向上头反映,请北京(装儿)的专家小组再跑一趟了。
”盛宁继续道,“我认为扦样调查已经不足以应对洸州乃至整个粤地的涉粮腐败窝案了,应该对全省粮食系统开展彻底清查,在专家小组再次到来之前,对现有的稻谷粮囤进行查封,本地官员也必须回避。
”
“盛宁,我提醒你,上个月专家小组才带着‘满仓满囤’的好消息回了北京。
”孙冉英笑着打趣他,“你现在就让我越过骆周两位领导直接向上头反映,说‘专家小组的工作不细致’‘粤地还有一堆硕鼠没查干净’,这会不会不太懂事了啊?”
哪儿是不太懂事啊,简直太不懂事了。
不管是被越级汇报的骆亦浦与周嵩平,还是远在北京的那群专家领导,恐怕对孙冉英都不能满意。
这时盛宁才将茶几脚架边的画盒递上去,他说:“请领导过目。
”
孙冉英打开锦盒一看,才发现里头装的不是什么名家的书画作品,而是一份感情真挚、字字泣血的联名请愿信。
于情,她很难对1500多人的望乞说“不”;于理,这封信不是寄给她本人的,而是寄给了检察院,确实是让专家小组再跑一回洸州的好理由。
孙冉英将这副长卷画轴般的联名信收了起来,小心放回锦盒里。
她又试探着问了一句:“如果真像你说的,洸州粮仓里头有一群大老鼠,一旦查封现有的库点,不让他们再像过往那样,提前收到消息就拆东墙补西墙,还让他们知道我去了北京,这群老鼠就只剩一个自救的办法了”
孙冉英适时停顿一下,盛宁则心领神会地跟她同时说出四个字:
“火龙烧仓。
”
说罢,两个人又几乎同时为这份默契笑起来,他们对彼此的观感都好了不少。
见领导态度好转,盛宁则趁热打铁往下说:“上回省粮食局与华粮集团的领导向专家小组汇报,说全市12个直属库,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