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6章

首页
    花姨为他们引路。

    每到一层楼的住户面前,就都向他们仔细介绍,比如这栋二楼是位七十岁的孤寡老太。

    当初她与老伴想到郊区买房养老,如今老伴已经故去,房子却还没着落。

    她养着一条与她同样高龄的狗,经常在水泥地上铺条毯子,就一人一狗蜷缩而眠。

     她家虽装不起玻璃窗,给狗吃的却一口不少,花姨说,这狗也通人性,这些用来封窗户的尼龙布和废纸箱,都是它一张一张、一块一块地叼回来的。

     又比如那栋十五楼是一对残疾夫妻带着一双幼龄儿女,男人是先天性耳聋,女人是小儿麻痹,夫妻俩的男孩不幸遗传了父亲,出生就是个聋哑人。

    但女儿生得兼于父母的优点,一张小圆脸,一双圆滚滚的大眼睛,像极了二十年前风靡全国的小婉君。

     只见这样一个四壁空空的水泥盒子内,男孩躺倒在一层脏兮兮的棉花胎上,像是生了病,小脸烧得通红,正痛苦地喃喃呻吟,而女孩则乖巧地伏在一张破破烂烂的木桌子前,认认真真地写着作业。

    因小区没有通电,今日天色又阴,她面孔贴近书本,佝偻得像只小虾米。

     真是印证了燕子那声“厄运专找苦命人”,生而为人,怎么能苦成这样。

     不欲打扰这一家四口,盛宁走到他们门外,才问花姨:“大概多少人住在这里?” 花姨说:“金乌名城共有2500多户业主,差不多四成左右的业主都住在这里了。

    ” “这哪是房子,根本就是一只只水泥盒子、一副副水泥棺材,住在里头,跟幕天席地又有什么分别?”房地产业务也是晶臣的主营项目之一,以前在他的眼里,这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只是一棵棵的摇钱树。

    蒋贺之被一种莫名烦躁的情绪撼撞着,终于忍不住问了个看似有些无礼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要住在这里?” 花姨摇头,叹气:“不住在这里又能住哪儿呢?就像我先前说的,这里几乎所有的住户都为这套房子拿出了全部积蓄,有的还借了不少外债。

    租城里?城里的房子别说买,租都快租不起了。

    租农村?这里好多人就是农村户口,自己的土地都流转了,哪儿还有地方让他们租回去呢。

    ” 盛宁沉吟片刻,继续问:“有没有想过筹款自救?”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花姨再次摇头,叹气:“没水没电没产证,筹款自救谈何容易?我们其实也想过,可是集资盖房子还不算难,最难的是为这小区通上水电,这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我们跑断了腿,找到这儿又被踢到那儿,找到那儿又被踢到这儿,反正就是没人愿意担这个责,签这个字。

    一辈子的血汗钱就这么化为乌有了,等待复工等得望眼欲穿,结果却等来要被强制搬离腾房,很多业主都说,恨不能就从这楼上跳下去……”停顿片刻,女人抬起脸正视面前两个男人,眼神中有了一丝刚毅与决绝,她问他们,“我们做错了什么?盛检,蒋队,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里的2500户居民,到底做错了什么?” 盛宁要离开金乌名城的时候,那个一家四口里的男主人突然舍弃病中的儿子,踉踉跄跄地追了出来。

    他神情凄切,不停地“阿巴阿巴”地朝他叫唤,连带着手语一起比划。

     那个长相肖似小婉君的女孩儿也跟在父亲身后。

     于是盛宁走到小女孩身前,蹲下身,以个平视的姿态向她请教道:“小妹妹,你爸爸在说什么?” “我爸爸说,”女孩跟来就是帮父亲当翻译的。

    她一会儿抬头看看父亲,一会儿又定定望着盛宁,她说,“这不是2500只水泥盒子、2500副水泥棺材,这是2500个家。

    ” 第107章鸢梦(一) 回程路上,两个男人同时陷入沉默。

    人生头一回,他们都对“家”这个字眼有了一个更刻骨的认识,洪流之间,是一堤、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