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0章

首页
    因为掌控了各地官员的晋升之道,吏部官员才得了个威风凛凛地绰号――天官。

     吏部尚书的意念显然无法阻止新皇。

    他已经打开箱盖,取出一本账册翻看,脸上毫无表情,眸光也晦暗莫测。

    众位官员纷纷垂头,颇为心悸地忖道:连账薄都摆在里面,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啊?刘大人的属下是干什么吃的?怎能让魏琛搜出如此要命的东西? 还是那句话:人斗不过鬼。

    所谓的鬼怕恶人,也得看看那鬼究竟是什么等级。

     在一连串粗重的呼吸声中,新皇翻完账薄,低声评价道,“有趣。

    朕万万没料到,吏部评级竟然是以银钱多寡与背景轻重为依据。

    钱多就给甲等,钱少就给丁等,没钱就扣留在京,等候发落。

    你们把各地官员当成什么?待宰的肥羊?把朕当成什么?可以肆意欺瞒糊弄的傻子?有能者被你们迫害,无能者反而大行其道,以至于各地官员文婪武嬉、衣冠沐猴,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为尸位素餐之辈。

    长此以往,我大庸百姓如何不反?我大庸国祚如何不亡?” 他越说越怒不可遏,抬手把账薄砸在吏部尚书脸上。

    只闻“啪”的一声脆响,吏部尚书额头多了一块红印,更有一条鼻血蜿蜒而下,可见新皇用了多大的力道。

    他立刻跪下磕头请罪,浑身打颤、冷汗淋漓的模样看上去狼狈极了。

     一名太监飞快把账薄捡起来,轻轻拍干净,在皇上的示意下递给百官传看。

     新皇也不需要旁人帮忙,弯下腰仔细翻找,好不容易在箱子最底部找出赵县令的述职报告,打开来阅览。

     “刘大人,你之前说过什么还记得吗?”片刻后,他慢条斯理地开口。

     “敢,敢问皇上,您指的是哪句?”吏部尚书已经快吓瘫了。

    新皇一上位就斩杀了几百名官员,除了吏部与户部,朝内朝外皆整肃一清,得了个活阎王的称号。

    他冷着脸、皱着眉的时候已经足够骇人,如今唇角微微含笑,怎么就更为可怖了呢? “你说你缘何扣押赵县令的述职报告?” “微臣说,微臣说赵县令的述职报告不符成规,须得打回重写。

    ”吏部尚书边说边擦冷汗,心里七上八下,惊惶不定。

    今天这事都是赵县令的述职报告引出来的,早知如此,给他评个甲等,即刻批复也就罢了,何必扣着不放?说到底,还得怪赵有才那蠢货!他们自己家里的恩恩怨怨自己解决就好,为何把别人当枪使? 思及此,吏部尚书对赵有才恨入骨髓,却也悔之晚矣,只能祈祷赵有姝的述职报告果然不符成规,自己的罪状能少一条。

     然而事与愿违,观皇上震怒之中却还流露出欣赏之意,众位大臣已经猜到,这位赵县令的述职报告不但符合成规,且还极其精彩。

    果然,新皇阅过之后又把厚厚一沓卷宗递给百官传看,自己则走回御座,不发一言。

     本还半信半疑的官员们看完卷宗全都沉默了,眼里隐约流露出惊叹的神采。

    不愧为十八岁稚龄就高中状元的鬼才,这位赵县令文采斐然、口吐珠玑,从民生、商业、农业、治安、水利等各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政绩,并总结了优点和不足。

    他用词严谨、逻辑分明,叙述客观又不乏优美动人,堪称述职报告中的典范。

     便是把吏部最精于业务的胥吏找来,也写不出比之更全面、更规范、更优秀的报告。

    而刘大人说他的报告“不符成规”,现在听来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

    没收到钱就明说,何必栽赃陷害,毁人仕途呢? 太监收回这份报告,欲交给皇上,却见对方挥挥袖子,沉声道,“让刘大人也好生看一看。

    他所谓的‘不符成规’的述职报告究竟是什么样子。

    ” 吏部尚书接过报告细看,极力想找到一处错漏,终是事与愿违,心里明白自己完了,当真是半点借口也没了。

     新皇命人把其余几口箱子打开,取出账薄传阅,悠悠道,“庶民者,国之本,固国之本须爱国之民。

    为官者忧国忧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好,说得好!我大庸国总算还有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官。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