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6章

首页
    嘴唱了出来。

     “满人也知道自己作为少数民族,而且汉族一直以来都有同化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所以立下规定,要保留一些入关之前的旧制度,这种作为被称为‘参以国制’。

    ” “也因为这份警惕,最后他们也确实保留了一些民族特色,例如金钱鼠尾头、旗头、旗袍、颁金节等。

    ” “但是吧,当时的立法人员基本都是汉臣,而且很多还是明朝旧臣,人家真的不知道你满族的旧有特色是什么,入关之后满人的汉化程度又很高,康熙和北魏要求全员学习汉语的孝文帝对于汉语的推广程度都差不多了,所以实际上清朝初年的立法,就是基本照抄大明律……” 【他们不会把那些支持家暴的法律也抄过去了吧?】 【看清朝的贞节牌坊,估计是抄了】 【不是,大请你们不能好的不学就学坏的啊!你们满族姑奶奶不是很有地位的吗?】 【我不理解,孝庄你可是摄政太后和摄政太皇太后啊!你就没有一点身为女性的身份认同吗?】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权力生物没有性别,权力生物也可以背叛性别】 【忽然想到美国大选,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 “清朝的法律形式包括了律、例、注解、则例、会典等,基本法典就是《大清律例》了。

    ” “《大清律例》是仿照明朝《大明律集解附例》编著的,一开始叫做《大请律集解附例》,据说清朝初年,他们照抄的时候连‘允依《大诰》加减’之类的话语都保留了。

    ” 【这算什么?抄作业把同桌王小明作文里面的“妈妈大喊:‘王小明你给我停下!’”都照抄进去了?】 【哈哈哈哈哈前面的弹幕实在是太生动形象了】 【大家别这么说,要是清朝也颁布了大诰呢?】 显然清朝没有颁布,所以清初的满汉大臣都一脸便秘。

     “康熙雍正朝对于法典都进行了修改,最终在雍正五年颁布《大清律例》的成文版本,在乾隆期间进行了修订,最后定名为《大清律例》。

    ” “经历一百多年,大清终于完成了他们的立法。

    ”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不禁看不起:“这蛮夷就是不行!咱定法典都没用他们那么久!他们还是抄我们的法典!” “毕竟是茹毛饮血之人,一时之间运气使然当了皇帝,也没有那份本事。

    ”有前人鄙视道。

     弹幕上也不少这番言论,直让清朝皇帝们气血上涌。

     你们懂什么?是因为我们大清法典完备好不好?! 第146章 “大清律例编订了四十七卷,成文时有四百三十六条,附例一千零四十二条。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