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2章

首页
    “职分田应该是唐朝官员的重要收入,根据记载,唐朝九品官就有200亩职分田,一品和二品的官员更是有上千亩。

    ” 说起这个,伍爱华没忍住又偏题了。

     “记得之前白居易去京城考试,某个在当时当官有点名气,但是现代不太知名我不记得叫啥的人评价他说,‘京城居,大不易’。

    ” “后来这人看到了白居易的文采,才说,如果是白居易这种水平的话,那确实在哪里都很容易。

    ” 听到伍爱华这话,白居易还没扬名的朝代,已经有人开始猜测是谁这么慧眼识珠了。

     “但是我在看到唐朝官员有的田地数量之后,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田,那些官员还是会活的很拮据?” “京官拮据,甚至不是唐朝一个朝代的现象。

    ” 伍爱华说起来非常不理解:“不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明清朝,还是富得流油,愿意花一大堆钱养冗官的宋朝,在京城,如果是寒门出身,没有家庭背景的小官,看各种记载,他们好像活的都不太舒适。

    ” 听到伍爱华这话,朱元璋却觉得理所当然:只是当一小官而已,居然还想着在京城置办产业不成? 怎么?你们是想挖我们老朱家的墙角来富裕你们自己家吗? 像是朱元璋这样又要马儿跑,又不舍得给马儿吃草的皇帝并不算太多,大家都还是正常人思维,也知道朝廷小官活着不容易。

     康熙忍不住感慨:“这就是朕会让官员从国库借债的原因啊。

    ” 未来的雍正帝现在的四贝勒:按照后世之人的说法,这就是你借钱一时爽,我追债火葬场啊! 出了名仁弱的宋仁宗更是不免为自己未来的肱骨之臣们担忧,不由感叹道:“汴京局,也大不易啊,底层京官也可以多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