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爱华扫了一眼弹幕,继续说道:“我们之前说起沿袭北魏律法的北齐归纳出的重罪十条被后世王朝沿用,我这一口气不断句……其实这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用同一个儒家思想教化百姓的路数,所以除了对于封建王位的维护,就是对伦理纲常的维护。
”
“这其中,对孝的要求特别高,北魏律是将不孝列为重罪的,大逆不道腰斩。
”
“不仅仅是北魏,古代的父母子女关系是非常压倒性的,现代人回去古代,大部分估计都会被邻居亲属骂不孝子、不孝女,毕竟谁在青春期没和父母吵过几次架?谁在选专业、选工作、选配偶、培养孩子的时候和父母完全没有不同意见?要是让现代人遵守古代孝顺的标准,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子不把一身血肉卖了供养父母兄弟,那就是大不孝,父母家暴的孩子敢报警反抗,那就是大不孝!把你卖了几十万彩礼甚至卖给缅北还父母的赌债又如何?这都是你为儿为女应该做的!”
“按照古代封建王朝的标准,大概也就是在秦朝之前稍微好一点,汉朝之后,敢反抗父母?那可以感受下什么叫做无立锥之地了。
毕竟从汉朝开始,国家就主张以孝治天下,有不道、不孝的罪名,汉朝的察举制、魏晋的举孝廉都对为官之人孝顺父母的程度有所要求。
”
“春秋时期,孔老夫子还能光明正大地说:‘父不慈,子不孝,兄不悌,弟不恭’,在明清时期,小说中已经大量出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一类的话语了。
”
“不过吧,这种事情,上有政策,下也有对策,像我们高中必学课文《陈情表》,在不想去给皇帝当官的情况下,扯出老祖母当大旗,只要写的足够真情实感名留千古,皇帝也不能和臣子说:你别管你祖母让你妻子儿子女儿他们管吧!你来给我干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