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其中两个女儿夭折,剩下五个女儿都长大成人,而苏轼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夭折,没有生女儿,但是也有记载说苏轼收养过一个女儿。
”
“因为青年时期就已经是名扬北宋的进士,苏轼又是全国闻名的大文豪,所以两兄弟的结亲对象水平都不差,基本都是官场和文学圈中朋友的后代。
”伍爱华说着就笑了:“就算我们现代富二代结亲,门当户对的情况下父母也不能少给嫁妆,更别说厚嫁成风的北宋了。
”
“而且吧,咱们二苏也不是狠心的家长,还是很疼爱小辈的,所以也干不出少给嫁妆的事情,”伍爱华说着:“根据考据,苏轼曾经为了给堂侄女置办嫁妆,还问驸马都尉王诜借了二百贯,写了《与驸马都尉王晋卿第六书》。
”
“在苏轼那个年代,二百贯大概相当于十几万元钱,这还是苏轼借的部分,没包括自己补贴的部分,也就是说苏轼嫁一个堂侄女怎么也要有个三四十万吧,也就是三五百贯。
”伍爱华摇头:“堂侄女都给三四十万,亲侄女没有个五十万办不下来吧?搞不好都要百八十万,而何况苏轼还有五个侄女,啧啧。
”
伍爱华这话说出来,苏轼都快要哭了:“弟弟,你怎么生了这么多侄女啊!”
苏辙挠了挠脸蛋:“我也不知道啊。
”
苏轼这时候已经坚信自己是为了帮助侄女才穷困潦倒,毕竟自己虽然花钱大手大脚了点,平时储蓄没有规划了点,做生意没有天赋了点,但是也不至于吃不起肉吧?
伍爱华此时还在天幕上为苏轼提供佐证:“苏辙的孙子苏籀给我们留下了证据,他在《栾城先生遗言》里面写了,宋徽宗初年,苏辙为了给小女儿置办嫁妆,卖掉了早年在开封购置的田地,京城附近的田地自然是很贵的,最后卖了九千四百贯,而九千四百贯都给小女儿做了嫁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