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9节

首页
    你傲在性情,他心中有天下,你心中只有你自己。

    ” 朱翊钧俯下身,在王世贞耳边,一字一句的道:“你永远也比不上他,明白了吗?” 说罢,朱翊钧走到门口,打开大门:“宁夏有个同心县,你去那里任知县,即日启程。

    ” 往外走的时候,朱翊钧揉了把张简修的后脑:“好了,我已经替你出了口气,别生气了。

    ” “真的吗?”张简修眼睛亮亮的。

     “你回头看一眼不就知道了。

    ” 张简修果真回过头去,只见王世贞瘫坐在地上,从背影就不难看出,失魂落魄。

     几人刚要走出院子,迎面却走来个老者。

    马上入冬了,这位老者身上的衣衫不仅单薄,而且已经非常破旧,脚踏一双草鞋,背后背了个竹筐,框里没有别的东西,全是书卷。

     他报上自己的姓名,说是王世贞的故交,特来求见。

     听到他的名字,朱翊钧半眯着眼,紧盯其背影。

     衙役带着那人进了院中,朱翊钧远远地看着。

     那人进屋,似乎察觉到王世贞状态不对,放下竹筐,第一件事就是拉起他的手,为他诊脉。

     确定他无大碍,才松了口气,说明自己的来意。

     竹筐内,是他费尽心血,踏遍名山大川,历时四十四年,完成的著作。

    他说王世贞懂他,一定明白他这部书的价值,希望对方能为其作序。

     王世贞只是在御前告了张居正一状,就从正三品大理寺卿变成了穷乡僻壤的知县。

     从南京到宁夏,要走多少路,他都不敢想。

    甚至悲观的想,这辈子恐怕没什么机会重返中原。

     思及此,他哪里还有兴致为人作序,甚至都没想起来,这个人是谁。

    只招手唤来两名衙役,将人请了出去。

     衙役以为那老人是来攀交情的,很是粗暴,险些将人推倒。

     朱翊钧眼疾手快,扶住那人:“你来的不是时候,王大人没这个心情。

    ” 老人叹一口气:“那年我刚着手著书,凤洲先生看过,说待此书完本,一定为其作序。

    ” 朱翊钧接过他的竹筐:“不就是作个序吗?又不是非他王世贞不可。

    ” “这样,你跟我回去,等我把这些书看完了,我给你写。

    ” 作者有话要说 剧情需要,时间线、人物年龄和历史出入很大。

     第253章老人不认识他,也…… 老人不认识他,也不知他一个年轻后辈,怎敢夸下如此海口。

     请名士作序,那是助声威,添光彩,增价值,提档次。

     这年轻人长得倒是不错,但有什么用呢? 那些书卷是老人毕生心血,一路背来南京,如至宝一般小心翼翼,从不离身。

     他连忙伸手要拿回来,朱翊钧却把竹筐递给骆思恭,嘱咐道:“仔细拿着,不可有任何闪失。

    ” “是。

    ”骆思恭干脆把那竹筐挂在胸前,小心翼翼的抱着。

     老人见拿不回来,只好作罢。

    朱翊钧一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我瞧先生风尘仆仆,想来是赶了许久的路。

    正好,我住的不远,不如过去休息片刻。

    ” 他热情得像个骗子,至少让人感觉不安好心。

    但老人的心血握在他的手里,也不好与他发生激烈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