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4节

首页
    倭。

    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及乐律。

     朱翊钧对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之前解除海禁那件事,他翻阅大量奏章,发现早在嘉靖三十九年,唐顺之就曾上疏朝廷,请求复开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市舶司。

     不过没多久,唐顺之就在一次海上巡洋的时候,染病离世。

     冯保在他耳边说道:“唐顺之是王畿的学生。

    ” 朱翊钧点点头,明白了,又是一位心学传人。

     另一边,张元忭说起了一件往事:“嘉靖六年,阳明公即将赴广西征讨叛乱。

    龙溪先生与绪山先生就对此有过争论。

    ” 朱翊钧又回头去看冯保,冯保知道他要问什么,不等他开口,就说道:“绪山先生就是钱德洪,也是阳明公的弟子,与龙溪先生齐名。

    ” 这边在讲心学,吸引了旁边桌的注意,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人围了过来。

     “龙溪先生质疑了阳明公的四句教,认为一切皆由心之体而来,那么,既然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知、物也应该是无善无恶。

    ” “但绪山先生认为天命之性源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心体就是良知,本无善恶,但人有了私欲,意就有了善恶,就需要格物致知,让心体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

    ” “二人就此争论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便向阳明公请教。

    ” 有人问道:“阳明公如何说?” 朱翊钧回头,这才发现,周围已经聚集了好多人。

     “阳明公说道:我即将远行,正要与你二人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互为用,不可各执一边。

    ” “人分两种,一种是利根之人,心体本就通透,一点就明,一悟本体即是功夫。

    龙溪先生的领悟适合教化利根之人。

    对于心体被私欲蒙逼的普通人,就应该像绪山先生所说,在意念上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

    ” “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上下皆可引入于道。

    ” “而后,阳明公又补充道:四句教没有问题,传授他人时,不可随意更改。

    ” “但世间芸芸众生,利根之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就算是颜子,明道这样的圣贤,亦不敢当。

    若不教人实实在在的为善,去恶,只去虚空参悟本体,不过是个空想,这不是小事,不可不早说破!” “这,便是‘天泉证道’。

    ” 张元忭话音刚落,周围先是寂静片刻,随后迸发出一阵掌声,周围的士子纷纷叫好,朝张元忭作揖,称:“受教了。

    ” 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心学的人,也表示受益匪浅,愿拜入王门,潜心研习心学。

     一开始不是很能理解,听着也觉得没意思,不如大伴给他讲的睡前故事有趣。

    但听到最后,小家伙却忽然悟了。

     颜子就是颜回,孔子门下最得意的弟子,明道指的是程颢,程颐的兄长,宋代理学大家。

     朱翊钧忽然说道:“最后,阳明公说那番话,是想提醒龙溪先生,连颜子和明道先生都不敢说自己是利根之人,他不要自作聪明啦,也不知道他听明白没有。

    ” “!!!” 他此言一出,周围的喧嚣立时安静,无数道目光落在他的身上,震惊、疑惑、愤怒,在看到他只是个八九岁的孩子,更是不可置信。

     朱翊钧说了就说了,坦然的坐在那里,接受各种目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