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3章

首页
    他从前天边才泛鱼肚白时就起?了,夏天还?起?得?更早,今日却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竟然辰时才起?。

     其实也不算晚,正是乡野市人朝食的时候,但对于读书人来说?,就不够勤勉了。

     周山恒刚过了县尉主持的县试,取得?了届时参加州试的资格,秋闱在九月,现在已?经是五月半,只差不足四月的时间。

     他匆匆起?来洗漱,做了汤饼,又煮了粥,将食物端进周母房里,叮嘱周二郎要好生照看母亲,自己又草草解决了朝食,这才踏出门去。

     大澄人想要读书,一般只有三个地点,一是家中,二是官学,三则是山林寺庙。

     第一种?多是世家,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的家中自然藏书万卷,可供家中子弟学习,往往是父教其子,兄教其弟。

     第二种?官学分为两类 一类是朝廷办的学校,统一由国子监领导,能入学念书的都是贵官员子弟,他们不用像周山恒这般经过县试、州试,只需通过官学内部?的合格考试,就能够直接在京城参加省试。

     第二类官学则是州县的地方学校,招收学子的名额很少,入学需得?通过考试,能负担学费又少之又少,因此往往上州60人,中州50人,下州40人,上县40人,中县25人,下县20人,能接受官学教育的学子,在大澄里说?是千里挑一也不为过。

    * 不论是朝廷官学还?是州县官学,凡是官学内的学子,不需要经过县试州试,只要经过官学的卒业考试,都能够作为生员,直接参加京城春季的省试。

     而像周山恒这种?家徒四壁的布衣子弟,负担不起?官学费用,往往是村塾启蒙,划粥断齑,以?沙为纸,想要继续读书,唯有去山林中的寺庙道观里。

     大澄的佛教和道教都相当兴盛,有充足的藏书可供阅读,不收学费,能随斋寄食,还?有一些通儒硕学的高僧名道,乐意给学子答疑解惑。

     因此对出身寒微的学子相当具有吸引力。

     周山恒背着竹笈,这种?书箱内部?分层用来装书,上部?还?有凉篷,足以?遮雨,旁边丫丫叉叉能够挂些巾帕一类的随身物品。

     他几乎每日都往山上的惠福寺去,早出晚归,这种?竹笈对于长途跋涉的读书人很方便。

     因为每日背的物件都很多,他也没有意识到今日的竹笈比往日重上一些。

     惠福寺的头陀每日拂晓都会?敲着木鱼沿街报晓,有时也预报天气,周山恒穿过乡里的街巷,听闻百姓说?今日又是晴明天气,不知道几时才有雨。

     抵达山脚,顺着山道向上攀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