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18章

首页
    管聃很乐意接手,上前去看了看,没有任何机关,他将五个阄放在檀木匣子里。

    然后让礼部尚书李叔怀上来,先摸五皇子的,一看是个“荆”字,又摸六皇子的,是个“楚”字,再摸八皇子的,是个“淮”字,到了九皇子,是个“晋”字,最后是十皇子萧福满的,群臣纵然知道余下的那个“宸”字一定是他的,但依旧屏住呼吸,盯着管聃从匣子里取出最后一张纸展开在众人面前。

     没出任何意外,是个“宸”字。

    皇帝的眸中波澜不惊。

     群臣心中却掀起滔天大浪:天命归十皇子萧福满。

    百官们跪下齐声道:“恭喜万岁,恭喜各位殿下。

    ” 立在百官之中的雍王萧承彧死死盯着那个檀木匣子,目光幽深不可测。

     五位领了封号的皇子跟各自的老师上前,一道跪地谢恩,看着沈持跟萧福满的身影,曹慈咬得后槽牙生疼。

     …… 尽管通州府出了大事,但却不知为何,皇帝今日下朝后没宣几位重臣前去上书房议事,而是让他们各忙各的去了。

     沈持继续去户部主持案比的事,他即将翻阅完陕西府的籍册,就要收起来时候,他不经意算了一笔账百姓一户之家,五六口人一年的收入大约是三十两银子,而他们的开销,衣食住行按照仅仅过得去的标准,最少则要三十二两,也就是说,百姓不管怎么努力,一年到头也不上那三两银子的缺口,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欠二两银子的外债。

     他脑中蓦地想起清朝著名的三十三两白银理论当年的主政者发现治下的百姓之家每年的开支在三十六两银子后,便通过税赋让子民每年只挣三十三两,这样一来百姓会拼命劳作,而朝廷则敛了大量的钱财…… 沈持一边沉思一边翻开了豫州、徽州、江苏府的籍册,粗略一算,并没有类似情况出现。

     他又去翻陕西府知府等官员的籍册陕西知府聂晖,贞丰二年进士,经曹慈举荐出任过户部左侍郎,后出任知府,在陕西府约有十五年之久。

    也就是在他调任陕西知府的第二年,当地税赋有所更改,之后,百姓就开始年年欠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