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朝廷给官吏们的腊赐到了。
封着黄稠布的腊赐马车一入城门,引来诸多人围观,有新来的军户,也有当地的土著,都伸长脖子瞪着眼睛:“还是当官好啊……”
“哎呦,咱没托生在富贵人家,这辈子别想了,省省力气开了春刨地去吧……”有人泼冷水。
先前大理国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做官,平民不能入仕,想当官只有投个好胎才行。
一个小后生不服气地说道:“谁说的,读书好就能考科举到朝廷做官……”听说新的朝廷取士不问家世,只要读书好都能做官。
“读书?”方才那人缠着头巾,笑话小后生:“去哪里读书?谁给你当先生?你家穷得叮当响,有那个银子?”不知要花多少银子呢。
沈持和唐注来迎腊赐,正好听到这边在说话,他扫视一周,目光落在那小后生憋得通红的脸上,缓缓说道:“诸位,这里山水奇绝,物产丰富闻名天下,但是你们却没有科举入仕的机会,被北地视为化外野蛮之地,本官看着痛心,今后,本官和同僚将在这里办官学教化百姓,有志气的孩子,都可以进官学学习安身立命之本、修身齐家之学、或治国平天下之术,也可以考科举入仕途做官……”
众人闻言,微微扁嘴,心中根本不相信。
当官的刚来这里,说的话肯定好听,总要哄他们一阵子的。
唐注接着他的话说道:“本官已在西南做官二十几载,这里虽然偏远,但人杰地灵,子民并不愚笨,也不是生性野蛮,而是师者寥寥,好学之风未成,使我当地聪慧有志的儿郎,白白生就聪明卓绝之资,却如昆山良玉,未遇旷世巧匠雕琢,难成大器,沈大人说的话并非诓骗大家,兴官学这件事由本官来办,怎样?”
百姓听了不住点头,眼中怪敬佩这两个父母官的。
后生们则仿佛埋在心底的一股血气此刻被激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