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史玉皎的副将兰翠送上一盅烈酒。
当朝的习俗,不叫新郎官下马,只端坐在马背上饮了。
酒罢,又有几名将士捧着笔墨纸砚,送至马前,求题催妆上轿的佳句。沈持不敢给媳妇儿丢人,拈起笔来,竟还真的写了一首。
当然,也不是立等写就的,择了吉日后,他便试着写了几首。这么多年学下来,不至于一首诗都不会写的,别的时候说自己不会作诗,只能是不肯花那个心思罢了。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①
他写完,兰翠捧着去给史玉皎看。
史玉皎在马车里看他题得大气,笑道:你们别为难他了,让我上轿吧。
不能在家中的绣楼里出嫁,她一早是梳妆好,穿了嫁衣出来的。正绿色的一套钗钿礼衣,京中最好的绣娘缝制的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最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穿在她身上,没有寻常新嫁娘的桃之夭夭宜其室家的温顺,可明明凤冠下生着一张大家闺秀的鸭蛋脸面,波湛横眸……怎么就掩不住这一身“桃花马上请长缨②”的英气了。
稍稍意思了那么一会儿,史玉皎在兰翠的搀扶下从马车里出来上了花轿。
迎亲、送亲的一路吹吹打打,从城门外送到新宅。
拜过天地之后,新人步入洞房,新郎官拿喜秤挑开红盖头,与新娘子同饮合卺酒。看着凤冠霞帔的媳妇儿,沈持看着她笑道:“你真好看。”
她缓缓抬起头温情地看着他,笑了,右边脸颊处生出一个浅浅的梨涡,很娇美。
外头摆着酒宴,沈持饮了酒后端起一碗甜汤放在史玉皎手里:“你先吃些东西,我去敬了酒再回来陪你。”
走到门口又说道:“觉得头上的凤冠重了便取下来,别累着。”
……
今日来客众多。
沈持敬了一轮酒下来天色已晚,宅中到处点着红烛,一派喜气。
“沈大人快回洞房,”黔州知府俞驯打趣沈持:“免得夫人等急了。”
说着,几人一道把他往回推:“这里我们替你张罗。”
沈持只好再饮一杯酒致谢,而后返回洞房找史玉皎。
见她还未拆凤冠,他帮她取下来:“累不累?”
史玉皎伸出手指点了一下他的手背:“我要卸妆沐浴,你暂且自便。”
沈持:“我也去洗漱。”
两人宽去外袍,先各自分开。
等沐浴更衣后再回洞房,夜色已深,前院酒席散去,笙歌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