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7章

首页
    过了经年,史、沈两家没了往来,小辈们便打发人送银子过去稀里糊涂退了这门亲事。

    竟不知沈家有这样出息的后生。

     “沈家小子和三娘,看来是天意了。

    ” “二郎,”她对史玉蛟说道:“你爹不在了,你妹子的婚事,只有你经手了,去拟了这草帖子回给沈家吧。

    ” “是,祖母,”史玉蛟说道:“孙儿这就去写。

    ” 史老夫人又说道:“两家既有渊源,又结成了亲家,往后要多走动走动。

    ”史家小辈们都说“是”。

     纳采后的次日,沈家又送了一只雁来,行问名礼,史家把史玉皎的生辰八字、闺名、乳名写在帖子里送给沈家。

    这就是要男方家占卜算卦“合八字”了,后世也有这个讲究,比如什么属相不能结婚,金鸡怕玉犬,白马怕青牛呀,岁数相隔四岁六岁的不行,犯冲。

    沈持估摸着这些讲究都是从古代的问名礼来的。

     当日,沈家便回复史家,两个孩子八字极相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过两日他们便来行纳吉礼。

     “纳吉”是六礼第三礼,在“问名”之后,这一礼中两家要写细帖子要把祖上三代的情况详细列出来,主要记录了男女双方之家各自的真实情况。

    从生辰八字到父母祖辈的出身,都记录的清清楚楚,比查户口还详细,表达门当户对之意,然后夸一下自家的孩子,再捧两句别人家的孩子,辞藻要华丽,其实这才是婚书的主体。

     从婚书的内容来看,可见缔约的双方不是小两口,而是他们背后的整个家族。

     沈持翻着书,看别人怎么写婚书。

     本来婚书没有自己写的,一般是长辈来写,但这不是他爷他爹都不会写字嘛,还得自己动手。

     东晋王羲之为儿子王献之求娶郗家女儿时写的《与郗家论婚书》最有名气,在这封婚书里,他用很大的篇幅来写琅琊王氏的出身,家族的官位,末了才夸郗家女“淑质纯美”,想娶来当儿媳妇。

     王氏有显赫的出身,能大书特书,而沈家没有,显然,这个模板不适合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