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本月的十一日凿山开矿,尚有四五日功夫叫他们再核准工事的诸多细节。
朱文济领着胡见春等工部官员不停地堪山,画图,再堪山再画图,连日来案牍劳形,人人不修边幅胡子拉碴,乍一看还以为是逃荒来的难民,要不是身上穿着糊了尘土的官袍,着实瞧不出是食俸禄者。
非常辛苦。
为什么工部被称为“贱部”,由此可窥见一斑。
沈持因不通矿务,被朱文济派去与户部员外郎俞驯,黔州知府焦砚、铜仁县县令唐注一道经办征发徭役,召集劳力,以备凿山之后需要人力时所用。
上辈子他以为的徭役修长城、挖河道、给打仗的边关军队运送粮食……而古代实际上的徭役没有功名的成年男子,从十六岁到五十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征一阵子徭役。
所谓税赋,税一般指田亩税,赋就是徭役了。
徭役,绝大多数不是去千里之外卖命,更不是干九死一生的事儿,就在本地州县,比如这次在铜仁县开矿,便优先征发铜仁县域以及临近数个县域的成年劳力。
而且,对于征发来的服徭役的男丁,官府是要管饭的。
咱就是说就是牛马等力畜,在驱使的时候也是要喂饲料的,不给吃饭是不可能的。
本朝的话,像开矿这样的工事征发徭役,每人一天的伙食按照惯例“一夫日给米三升”,给的是三升米,大概有小四斤,如果拿来蒸米饭的话,应该会吃撑。
也就是说,服徭役的成年男子,每日从官府领的米略有结余,还可以补贴家用,其实相当于是有一丁点儿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