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半路下起细雨,沈持愈发快马加鞭飞驰。赵蟾桂骑的小毛驴累得直着脖子喘气,在后面苦苦追着。
同路赶考的士子他们看见人高马大的赵蟾桂骑在小毛驴上脚尖几乎要够着地,而另一清秀少年却骑在高头大马上,纷纷笑道:“这一主一仆合该换着骑。”
细雨骑驴赴秋闱也是一桩风流事。
赵蟾桂:“我不敢骑马。”马跑的太快了他生怕把他颠下来。
士子们:“……”这么大个子,这么怂。
再看沈持,他骑在马背上仿佛大鹏同风起,隐隐带着扶摇直上的气势,看来此去定要登科折桂了。
第58章有了五升想一斗,有了八两想一斤,考中童生的想秀才,秀才巴望举人,举人又瞅着进士流口水,人心哪能那么轻易满足,都在拼了命不惜手段往上走
一路几乎没有停歇,午后,沈持进入秦州府。
三年没来,省城依旧是十里长街市井连,车水马龙。
他带着赵蟾桂直奔状元客栈,刚踏进门就见店掌柜挥着肥胖的手:“上房没了,只余下稍房,通铺,秀才郎君要住哪间?”
如果说上房对标后世的豪华间,往往在客栈的二层楼上,那稍房大概就是一楼的普通间了,只不过古代卫生条件不好,一楼的稍房容易滋生老鼠虫蚁,夜里闹腾,因而考生应试多数人都要住上房,图个好睡眠。
通铺嘛大约是多人间。
沈持对赵蟾桂说道:“算了,咱们去别的客栈看看吧。”他记得走远一点儿还有不少客栈。不过多走几步路罢了。
店掌柜似乎不缺生意,眼皮都不眨一下。
从状元客栈出去的时候不巧碰到了熟人庆州府秀才吴凤中,陶滔,这俩被他在上次院试中超过名次的货,又结伴来了。
两个人头上都带着月白方巾,一走一晃一晃的,自以为风度翩翩。
三年了,吴凤中还没咽下那口院试被压了一头的恶气,看到沈持,他甩了个白眼:“哟这不是沈兄吗?”
陶滔也跟着他看过来,怪声怪气地说道:“这回考解元来了?”
“你放心,”吴凤中冷笑:“人的好运气是有数的,没准早用光了。”别说考中解元了,落榜还差不多。
这三年他家在庆州府请了大儒来授课,这回他要考不过沈持,倒着走回去。
对于这样的冷嘲热讽,沈持付之一笑。
且让他们得意几天。
“沈秀才的气量真大啊,”赵蟾桂气不过要去理论:“姓吴的欺人太甚。”
沈持:“我没听见他说什么。”
大比当年,不值得跟他们浪费分毫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