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7章

首页
一日王渊游园诗兴大发,写道:退思同里三月初,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①

    据说王渊不太擅长作诗,外头流传的文人的诗词中几乎没有他的。

    不过这首诗一经传出去便引来很多追捧,说是田园归隐诗词中的翘楚,热度很高。

    他们的讨论把饭后散步的王渊给引来了,他笑呵呵地说道:“我年少的时候不爱作诗的,可以说写不出来,如今上了岁数,心境不一样了才容易作出诗来啊。”

    沈持:“……”这不和我一模一样吗?我现在就是一句诗都作不出来,当然他启蒙的青瓦书院也没教。

    全凭学生们自学成才,他是那个没成才的。

    浅浅几句之后,王渊不和他们说诗了,换了个话题:“京中国子监有名叫林瑄的学生,你们听说过吗?他的文章实在锦绣啊。”

    “林解元?”同窗李颐见惊呼:“他可是上回京兆府的解元郎啊。”

    王渊点点头:“他作文章对题旨的把握极为准确,阐释义理,不偏不倚,不温不火,寥寥数语,既能见心明性,一篇文章下来醇白无暇,倘若你们学不到这个火候,能与他平分一二文气,那么,三年后的春闱,状元必是他的了。”

    “这篇市面上流传出来的他的文章,你们看看。”王大儒从袖中抽出一份抄写的文章。

    学生们凑过去看了看不禁赞道:“太好了,写的真是太好了。”

    直呼比不过。

    “老师,我听说林瑄的母亲年初过世了,”有人提出疑问:“下次春闱他定然考不成了,我们和他做不成同年,”他看着沈持:“说不定沈兄你能赶上呢。”

    沈持:“……”

    怎么说着说着压力就莫名给到他了呢。

    他还没考乡试,还是个小小的秀才呢。和春闱有什么关系呢。

    王渊看看他,笑而不语。

    探讨完林瑄的文章,他问沈持:“你可取字了?”同窗之间多以字相称,他却听别人叫沈持“沈兄”,生疏听着耳朵痒痒。

    沈持:“学生还未有字。”

    “你取字‘归玉’,”王渊沉思片刻后说道:“寓意三年学成归家,在乡试中写出玉振金声笔有余力的文章,怎样?”

    “‘归玉’,好字啊。”有同窗羡慕地说道:“而且啊,我记得归玉是秦州府禄县没玉村人氏,以后你回家,你们村不就有玉了吗?”

    这字取得真好。

    别的同窗哈哈大笑。

    沈持很满意“归玉”二字:“多谢先生赐字。”

    “时候不早了,你们好好读读林瑄的文章,”王渊说道:“读完早点睡觉,别熬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