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5章

首页
    接上话。

    魏公公道:“陈娘子不必恼怒,商人本就低贱,又是妇人。

    ” 林婵笑道:“魏公公怎地说,皆有三分理,我忍让着便是。

    ” 魏公公也笑了:“你这娘子,红口白牙,长了一张利嘴。

    福觉你也莫往心里去。

    ” 福觉方丈道:“阿弥陀佛,我佛眼看凡尘,心怀清风明月,岂与一介商妇计较。

    ” 林婵嘲道:“是这个理,大方和尚能煎茶给歌姬品尝,更况福觉方丈与我哩。

    ” 魏公公道:“言归正传。

    陈娘子现为灯油佥商,理应要知我的需量。

    ”命小公公将帐册递她。

     林婵接过,看得年需十万斤山茶灯油,仅白塔寺一寺,便需两万斤。

    她道:“还请福觉方丈赐教,这灯油用量恁可观。

    ” 福觉方丈道:“白塔寺为皇家敕造大寺,因寺中有座琉璃塔而闻名,内有九层,窗罩明瓦,共设长明灯146盏,每盏灯芯2寸,排100名僧人轮值,给油灯添油、剪芯,确保夜夜通明。

    每盏每夜需6两4钱灯油,再加每个大殿禅房日常用度,每月灯油总耗1600斤,已是除去香客所赠灯油,苛算而得了。

    ” 林婵道:“如此算来,1两山茶油按2两银算,每月灯油用度3万2千两银子。

    ” 魏公公道:“陈娘子价钱算贵了。

    ” 林婵问:“怎地贵了?” 福觉方丈道:“往年所用桐油,1两不过500文钱,你这女商,狮子大开口。

    ” 林婵不慌不忙道:“山茶油岂是桐油可比,自古以来,寺庙用油,皆以山茶油为尊,用它点灯,不仅明亮持久,还散发缕缕香味儿,有赞它的,一点灵明三世外,十分妙净万机前,还有赞的,道人结屋云深处,自捣茶油供佛灯。

    若非十四年前灯油贪墨大案,现时哪有我在此说话的份儿。

    ”暗观魏公公、福觉及临惜神情莫辨。

     魏公公端盏吃茶,想想道:“从前用山茶灯油时,1两也不过1两银。

    ” 林婵道:“魏公公应知,常山县冯家镇的茶园,当年官家撤出时,茶树尽毁,我夫散尽千金,耗时八年,才得终成千亩,有所收成,这些前期成本,不得不算入。

    ” 魏公公道:“你就算散尽万金,关我们何事,现只论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