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免会重提效法旧周分封之事,臣以为此事需谨慎处理。
”
不要因为这些人愿意出来辅助陛下,陛下就对他们多加宽容。
若是重启分封,陛下多年的征战成了什么,陛下的皇帝之位又成了什么?难道陛下想做周天子那般被诸侯拿捏的天子吗?
所以陛下千万别被那些所谓的贤人而迷了眼,觉得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
朝中都是李斯的人,这一说法引起了几乎一般大臣的认同。
周青臣站出来说:“贤人来投,恰好证明我皇是圣明之君,就算这些人可能因为学术在咸阳生乱,但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
冯去疾偏儒家,而且一直被李斯压一头,也紧跟着说:“如果有他们愿意表示归顺大秦,那么在逃的六国余孽都不必忧虑了。
陛下,臣请在咸阳设置学宫,征求当世最贤之大家来主持学宫。
”
嬴政准了冯去疾的所请,还下令把渭水之南的兴乐宫收拾出来,让日渐聚集到咸阳的隐士学者居住。
皇帝制曰:学宫兴建之前,各学派编书成册,待朕御览以定学子蒙书。
这下连有丞相在朝的法家学子都动了起来,怎么因为纸的出现还要把咱们原先定好的蒙书改掉呢?
人不学法,如何当官?
还是说陛下不准备用丞相了?
儒家的人最高兴,导致儒学没落对不起先圣的他们终于有崛起的机会了。
被秦始皇招来的七十二博士纷纷去找周青臣淳于越,这个时候你们两个就不能闹矛盾了,将孔孟之书编定为纸纸书这件事上,咱们得齐心协力。
然后还有人提醒:“对了,扶苏公子呢,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应该让公子也参与进来啊。
”
众人都看向淳于越:“公子呢?”
淳于越治学最精,陛下便指定他为公子师,为什么有种感觉是很久都没有看见公子跟着淳于越读书了?
淳于越:“公子仁善,笃志于学,去民间体会学问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