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8章

首页
    留下来的内容已经极少,流传下来的之后后人做的相关注释书。

    (1) 现代人一致认为,真正的三篇蒙书大部分在项羽放的那一把大火中被烧成了灰烬。

    甚至还有史学家推断,其实李斯等人所编的这一系列字书并没有产生始皇帝所期望的效果。

     毕竟小篆不久便丧失了生命力,隶书引起书写的便捷性和广泛性迅速在汉初取代官方字体小篆的地位。

     这可能也是一本秦始皇时期的字书都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

     但作为统一之初始皇帝命人编写的字书,三篇的历史价值不可否认。

     “我早就有预感,江莼带淼淼学习,我们一定有看到这三篇的那一天。

    ”王清源的眼泪都下来了。

     后面的生态小组表示,如果淼淼把书传送过来,我们可以帮你们做一些客观的检测。

     何淼刚把江老师请进来,就看到了弹幕。

     路不小:【淼淼,江莼拿的书是宝物,你问一下购入源头,买两本啊。

    】 何淼看了看江莼握在手里的一卷竹简,难道是一本在后世很有名的书? “爰,历。

    ”何淼问道,“这是什么。

    ” 江莼说道:“官吏案头必备之书,这是父皇命赵高编写的三篇文章,一来正字体,二来让习此书之人可以将律例熟记于心。

    ” 他讲书放在桌子上,“这是我跟周长史借的,哪天去咸阳给你购一本,平日放在案头,随时看记,自然就孰能生巧了。

    ” “《爰历》中包含律书中的基本字词,看完这个再看律书便轻松了。

    ”江莼是第一次当老师,发现何淼总是记不住他教的那些法律条文,特地请教了那些参加过吏考的同僚重新制订了教学方针。

     其实江莼以前来骊山园也不过是每月来一次,最多两天便会被“调入”咸阳,在骊山文吏们眼中,他就是一个有背景的人。

     在奉命接近何淼这段时间,他才和骊山的文吏相处得熟悉起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