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的激动之中。
“墨工师,这一批陶俑可以出炉了。
”有个工徒跑进来,走到墨古和江莼身旁,轻声提醒。
出炉要注意的很多,墨古得去看着,于是他跟江莼告辞,江莼道:“稍等,我去问问何监工要不要跟你们一起去。
”
何淼和网友们的眼里现在只剩下兵马俑了,各大专业人士纷纷冒头,每一个兵俑身上的细节对他们来说都是值得仔细观察的。
什么铠甲的甲片啊,颜色啊,线条啊,掌纹啊,都恨不得截图下来。
虽然现代有出土的兵马俑供他们观摩研究,但这个和刚做出来的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
江莼走过来喊他的时候,何淼才想起来,他现在就是在大秦朝呢,何必对一个兵俑都这么珍惜,哪天混出出头了他可以直接去秦始皇身边研究他的禁卫军本军。
不过要离开这些兵俑的时候,还是很舍不得。
但舍不得也得舍,前面能看到兵俑是怎么出炉以及出炉之后又怎么处理的呢。
几分钟后,何淼跟江莼站在刚才进去的那片宽阔空地上,亲眼看着工师古指挥众工徒刑徒,把里面的兵俑一个个从瓶窑侧面开口运送出来的场面。
这时候的人并没有可以代替人力的机械,但也有一个帮助平稳取出兵俑的工具,这个东西很简单,却是在秦朝这种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被古人们想出来的最方便好用的工具。
它只需二人同时操作,一钳一拉,就把一个兵俑完好无损的从瓶炉里拿出来。
穿越应急小组,王清源忍不住赞叹:“我们的老祖宗实在是太聪明了。
”
真的,这种烧制陶俑并取出的模式,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任凭他们再想想一百年也无法想象得出来。
虽然说很多工具的发展都是从一个简单模式向复杂模式递进的,其基本功能区是一直能在后面的机器中保存下来的,但亲眼看见之后才会知道相隔两千多年,某些断代的老祖宗的技术,跟现在发展的都是有着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