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娱乐圈的吃瓜影帝 第271节

首页
    抑住了兴奋。

     在有条不紊的感谢了一番各路亲友以及评委之后,江哲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

     于是在临下台前,江哲想了想忽然又笑着补充了一句话: “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脱离了导演,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

    ” “电影是自由的,观众也是!” “所以电视机前的观众请相信自己,无论你们从电影中领悟到什么都和我没关系,我只是个拍电影的工具人而已!” 此言一出,顿时无论是台下的电影人,还是台上的评委都忍不住一阵发出一阵哄笑。

     因为江哲说的其实正是很多人电影人常常会遇到的困境。

     【导演就是个拍戏的,懂个屁的电影!】 很多时候,制片人、电影商人、甚至于电影爱好者们都会如此吐槽导演。

     所以有些时候导演们常常也会自嘲自己只是一个拍戏的人型道具而已。

     不过此言一出,观众席上的哈维却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倒是听出了江哲的言外之意,但那又怎样? 反正江哲怎么想他并不在乎,只要不耽误他赚钱就行! 实际上《时间规划局》的这个金熊奖也确实有哈维的一份功劳。

     因为评审团主席伊莎贝拉的弱势,所以他并没有直接从评委入手,而是找上了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 经过几番劝说和公关后,最终成功用“扶植新人”的理由打动了迪特。

     要知道三大电影节对新人导演的争抢由来已久,尤其是千禧年后就越发如此。

     谁都想要吸纳新鲜血液,谁都想要提高参赛片质量。

     若非如此,迪特-科斯里克也不会在2002年创办天才训练营广泛地寻找新人导演了。

     更何况这次挖的还是戛纳的墙脚,迪特自然更加心动了。

     毕竟一个和导演关系不大的戛纳影后,又怎么能比得上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呢? 不得不说,哈维不愧是最擅长和白种老年人打交道的存在,总是能一击必中! 当然了,迪特的想法只是打破平衡的其中一个砝码而已。

     其实这届的评委会对《时间规划局》这部片子本来就挺看好的。

     因为本届柏林电影节的参赛片本就质量平平。

     虽然这些电影放在各自国家都属于中上水平的作品了,但是和往年的柏林电影节相比却只能算是电影小年! 故此评委会对于《时间规划局》的最大争议在于给什么奖。

     本来个别评委认为给一个影帝就够了,反正江哲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尊柏林影帝奖杯也足够表彰导演了。

     但是迪特的建议让金熊奖的天平最终还是倒向了江哲。

     毕竟用六尊银熊奖表彰《一次别离》就已经够,实在没必要再搭上一个金熊奖。

     一来这么做并不符合国际电影节的授奖原则,二来给予多项单项奖,无异于浪费。

     如果当真将金熊奖、影帝、影后这三项重量级奖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