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两辈子的赵学军,坐在小板凳上咬着奶奶昨天藏起来的包子,他看到老太太藏东西了,说实话,昨晚有些怨恨老太太不识好歹,现在,他咬着包子,被丢下的记忆又零零乱乱的上了脑子。
奶奶过世那年,他回老家,在收拾老太太遗物的时候,看到一瓶爸爸三年前送回去的香油,那香油瓶子擦的明亮,摆在堂屋正中,三年了,老太太一滴都舍不得吃。
第10章
晚饭过后,赵家的三个孩子,还有王希兄弟俩一起坐在小厨房写作业。
有时候,少年之间友谊的体现就是,可以分享食物,分享作业,分享秘密,分享玩具。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王家与赵家,已经有了很深厚的交情。
这里所谓的深厚的交情,与孩子们的方式并无区别,父母只多了一项,就是把对方当吐槽工具,控诉艰难。
当友谊深厚,高橘子建议说:今年开始每年大年初八来赵家吃,初九去你们王家。
以后年年都要如此。
王希的父母自然是欣然同意。
按照华夏民族的定律,这也算是世交友谊的初始
分卷阅读16
-
分卷阅读17
重生夜话作者:老草吃嫩牛
分卷阅读17
阶段。
作业写完,孩子们收了东西,一起围坐在赵建国的身边,每天到了这个时候,赵建国都会给孩子们念《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薛刚反唐》等古代文学故事书。
给孩子们念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总是很捧场,对每一段经典都赞叹不已。
甚至,他们会毫不遮掩的用最最崇拜的眼神看你,王瑞那孩子更是多次要求,要做赵家的孩子,这令赵建国更加得意了。
赵建国并不知道自己也在逐渐逐渐的学习,大声朗诵,逐字逐句的精读,对一个人的写作水平提高是非常有用的,更加上古代文学对于语言。
对叙事都是很有讲究的。
当然,现在这些孩子只喜欢听那几段。
比如,张飞的丈八蛇矛枪,孙猴子从耳朵里拿出他那根可大可小的金箍棒。
他们一再要求复读这一段,有时候一晚上赵建国要念两遍孙悟空得定海神针。
赵建国并不觉得烦躁,相反,他乐在其中。
关于读书,最起先,只是赵学军一个人粘着父亲念,每天一个小时,少了他就撒泼打滚,坚决不干。
随着这个故事会逐渐展开,就连上了初中的赵学文,王希都来捧场了。
王叔叔每天晚上来接孩子,有时候也会加入讨论。
有时候,他有了兴致。
也会讲一些部队的故事,还有他老家广州的一些民间传说。
他说,在故乡,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想吃什么,爬上树,总有恰恰好的水果在等着。
对于吃,孩子们总是向往的,而王希,每到父亲讲起这些,就是一脸骄傲。
王叔叔叫王路,赵学军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后,他真的觉得,一切都是天定,那工兵可不就是架桥修路吗。
现在,王叔叔带着队伍每天都要上山挖隧道,修公路,工作非常辛苦,所以,孩子们大部分呆着的地方,就在赵家。
赵建国今天念得是三过火焰山这一卷,他念完,几个孩子便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
王瑞说,他要是过火焰山,就找消防队,那可比芭蕉扇厉害多了。
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大笑起来。
赵建国夸奖他会动脑筋,王瑞仰着小脸得意洋洋。
放下书,赵建国站起来,来到坐在一边补袜子的奶奶身边,劝阻说:“娘,您夜里眼睛不好,别补了。
”
奶奶放下阵线,瞪他一眼:“不补?丢掉?你就作孽吧么,不补你穿什么?”
赵建国苦笑的摸下鼻子,这袜子是自己还在部队那时候穿的,他自己都七八年没见到了。
也不知道奶奶从家里那个角落找出来的,这几天,全家的旧袜子都给她补了。
家里所有的旮旯她都翻遍了。
翻东西不是最令赵家人郁闷的事儿。
最郁闷的是,这家里,所有可能进老鼠的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