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场,广场那边有摆摊打气球的,一九七八年之后,那是经济飞涨的一段岁月,一些小商小贩,慢慢开始在这个城市的边边沿沿开始进行命运的第一次转变。
政府后面的小广场,后来就成了这个城市的自由贸易中心。
老大赵学文是在小学五年级之后有的枪瘾,毛病是自己家三儿惯出来的,五分钱,打10枪,每天放学,弟弟都要请他打两把,那年月谁家孩子每天能有一毛钱去奢侈。
慢慢的赵学文就成了小广场的枪王,而赵学军每次看完大哥打枪那就是一顿崇拜,他崇拜完,周围的小伙伴也在崇拜。
赵学文就这样从玩玩到有枪瘾,最后变成枪械狂人。
等到赵学文初中毕业,万林市能打枪的地儿他都玩遍了,从气枪,到少体校的小口径步枪。
玩到最后,当然是想打真枪。
那个地方枪能随便打?部队啊!去当兵?三儿赵学军无意听爸爸说了,后来爸爸也证明了,小兵捞不到几枪打,有的人部队转业都没摸过几回枪呢。
还是做干部好,做了干部随便摸枪,想做干部就得上军校。
为了摸枪,赵学文早早的立下誓言:好好学习,天天打枪。
赵学军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悄悄的在改变着家里,他知道大哥脾气耿直,没什么太大的特点,就部队那个地方适合他。
而且做干部总比一辈子呆在体委强,好歹那地儿,生病了国家全管,一管会是一辈子。
至于二哥,关于二哥的发展是赵学兵想不到的,抄课文能抄出个全校成绩第一,全省的文科状元,当然那也都是后话了。
赵家的孩子就这样,跌跌撞撞的长到一九八二年,这天,赵学军从工会图书馆抱着一叠子小人书往家走,耳边又传来熟悉的歌声,一群小屁孩,坐在煤堆上唱着熟悉的歌。
“少林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杰。
都来把你敬仰!
少林!少林! 有多少神奇故事 到处把你传扬 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 少林寺威震四方……”
哎呀,原来是这部电影,赵学军顿时又煽情了,他煽情的看着自己家院门口的沙堆上,一群死孩子对着沙堆大力的用手指铲,看着自己家二哥一脸神往的摆着醉拳的姿态,一动不动的供路人瞻仰。
等回到家,想帮妈妈倒满水缸,却发现家里的水桶不见了,自己家大哥,站在院子里的煤堆上,小脸蛋憋的通红,双臂平举,一个手臂上带着一个装着小半桶水的水桶。
疯子,一群疯子。
第4章
赵学军拿着语文课本,翻着上面的课文。
每天二节课之后,学校会找一些咬字清楚,说普通话,学习好的学生在广播室,给全校同学朗诵课文。
在学生们看来,这是一份学校人上人,混大油的荣耀。
老赵家全家说地方土话,周围也没普通话的环境,但是赵家小三儿,很奇怪的就说了一口的标准的普通话,用他妈高橘子的话来说那就是:那一口小白牙,一张嘴,说的都是上海电影制片厂里面演员说的口音,老标准了。
咱三儿以后就去演电影,说普通话。
混在一群不懂事,穿着小花褂子的丫头片子当中,赵学军立场尴尬,孤零零的。
这个时代,男女界限非常鲜明,即便这是小学二年级,男孩子也是不跟女孩子说话玩耍的。
赵学文孤独自站在楼道边上,心里一阵腻歪,身边更是传来那群丫头的对话,不时的在雷着他的耳朵。
“马桂花,你撞我干什么?”班上的女班长瞪着一对秀眉看着别班的小丫头。
“我不是故意的。
”那小姑娘一阵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