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0章

首页
    见微天师料中了他们的每一步,究竟想要告诉她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静默半晌,姜稚衣缓缓伸出手去,闭了闭眼,打开匣盖。

     一封没有题写称呼的信封映入眼帘,姜稚衣慢慢拆开火漆,取出信笺,深吸一口气展开。

    信笺上的字迹与话本一模一样。

     第一行字入目,姜稚衣执信的双手便忍不住颤抖起来―― “兴武十三年,帝以忤逆之罪为名,召河西沈氏入京,沈氏元策举兵而反,率军东进,致一路伏尸千里,血流成川,兵锋直指长安。

     兵临城下,帝挟永盈郡主上城楼,胁令叛军投降,沈氏元策于城楼之下缴械弃马,受万箭穿心。

     帝受降,依谈判之诺,免玄策大军死罪。

    永盈郡主亦免于一死,战后暂困居深宫。

     叛乱方平,西逻趁虚而入,同年,河西全境沦陷,大烨一度风雨飘摇,几遭倾覆之灾,幸皇四子力挽狂澜,救国于存亡危难。

     其后皇四子登基为帝,立年号永宁,放还永盈郡主出宫,恢复其自由之身。

     永盈郡主出宫后却携婢女一名,自囚于长安城外太清观,再不入世。

     自此,郡主与昔日少年战神之过往,唯余坊间传闻。

     相传兴武十三年,帝下令查抄沈府,曾有人于东院书房拾得衣字玉佩一枚,故世人猜测,郡主与沈氏元策年少相恋,早年便已私定终身,二人少时在外不和,皆为掩人耳目之故。

     坊间传闻愈演愈烈,街头巷尾,一时之间风月话本漫天。

     我云游归观之时,恰逢话本风靡坊间,见有人到访道观,向郡主求证传闻真假。

    郡主摇头一笑,答曰:不过世人妄想。

     郡主虽如此作答,却亦好奇坊间如何书写二人,可惜此前困于幽暗宫室,双目已无法视物,便令婢女寻来话本,在旁念诵。

     郡主幽居太清观,别无他事,自此以听话本为乐,令婢女日复一日,翻来覆去诵读。

    久而久之,观中弟子对此话本几可倒背如流,郡主亦几将假想当真,每每听之必展露笑颜。

     只是郡主待观中弟子皆和善可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