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握了握:“您好,我是今天的领队杨玄,希望您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下午。
请问您注册的名字是……”
“哦,我叫李伯庸。
”
“好的,您稍等。
”杨玄领队从兜里掏出一根中性笔,在名单上核对,三秒钟以后,她表情有些微妙地看了李伯庸一眼,“嗯……您就是今天下午那个百兴有限公司的……”
李伯庸感觉这个时候自己只要微笑就好了,他总觉得自己从杨领队的脸上读出了一句话我靠,这个打酱油的暴发户居然人五人六地来参加活动了!
第二章杨玄
参加活动的人很快都到齐了,李伯庸混在人堆里,一身西装革履,颇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来的人不少,大部分是在校学生,有几个人热络地跟杨领队打招呼,看来应该是经常来做义工的,杨玄给每个人发了一张挂在脖子上的卡片。
李伯庸知道,这个狗牌一样的东西,就是他作秀时候的道具了。
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热衷于这种不给钱的工作,李伯庸虽然不是愤青,也不仇恨社会,却也没啥觉悟,活了三十年,只从别人嘴里听说过所谓“回馈社会”的概念,压根没理解过。
在他看来,一件事如果需要有人专门去做、专门去为某些人服务,就说明这个行业里的从业人员还不够多,或者这个行业没有发展起来,没有什么是不能让市场解决的比如医院的住院部儿童活动中心,为什么不多招一些小护士看着活动中心照顾小孩呢?不更专业么?
他们这个所谓的活动,顶多算是给医院节省预算,至于对“社会”能有什么好处,反正李伯庸是没看出来。
还有在地铁给刚到户州市的外地人指路的,指导怎么使用地铁自动售票机的多两个地铁工人不就解决了么?敬老院,不能多雇几个护工么?如果没有这些“义工”的存在,说不定还能解决一些就业问题呢。
这一家儿童医院算是看小儿内科的权威,里面到处都是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一些是操着外地口音,专门带孩子来看病的,杨领队和义工队伍里几个常来的学生非常自然地过去帮他们指了路。
一边带着队伍往里走,杨玄一边简单地介绍起活动须知:“我们今天去的是住院部六楼的活动区,这边的小朋友病情都不是很严重,没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果来参加周六的活动,开的是八楼的活动区,那里的小朋友很多是血液病患者,义工需要提前培训一下。
大家需要注意打吊针的小朋友需要待在病房里,不能进活动区,不然他们玩起来不注意,碰歪了针头会有危险,可以由家长来借故事书和玩具,做好登记。
活动区最好不要带食物进去,比较不卫生,还有请大家注意礼貌,不要主动去问关于他们什么病之类的话……”
杨玄对医院熟悉得就像自家后院一样,李伯庸偷偷问旁边一个带着眼镜的小青年:“你们经常来么?”
“啊,对啊。
”小青年点点头,“只要在网站上注册了,义工中心就会把可以注册的活动都用邮件提示出来,有民工小学的,自闭儿童中心的,湿地保护的,很多项目,有空就可以注册来参加,时间长了混个脸熟,他们这边还有一些实习可以介绍。
”
李伯庸明白一点了还是有好处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