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1章

首页
    它象征“受命于天” 这一方玉玺传过:秦、汉、魏、西晋、前赵、冉魏、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唐朝,后梁、后唐这些朝代 而且玉玺上的每一处增刻,都有许多故事 比如王莽作乱时让人来抢传国玉玺,太后怒而持印砸贼,玉玺碎了一角,后由镶金补上。

     玉玺传到汉献帝手中时,被迫禅让予曹丕,曹丕在玉玺上刻“大魏受汉传国玺”(很白痴的行为) 传到司马炎手里,司马炎又刻“大晋受魏传国玺”(一样的白痴) 玉玺经过五胡乱华,盛唐,五代十国的那些年代,有很多很精彩的传说,此处不容细表。

     想知道的大人可以百度之。

     到了元代时,据说传国玉玺最后到了元顺帝手里,然而朱元璋灭元,杀进大都时却一直不见玉玺 而后明军追击北元残余势力时候,在漠北一带也完全找不到玉玺的踪迹 所以没有“受命于天”朱元璋心中还是很有点不爽的。

     这枚玉玺自明代开国就成为朱氏一族的心病 此处韩林儿把玉玺托给张三丰的情节纯粹是瞎掰,不必深究 塞外秋凉 塞外晚来秋,凉风吹入帐,带着习习的青草味。

     拓跋锋捧着本书,漫不经心地翻过一页,念道:“柔然国灭突厥狼部,突厥人善锻,被柔然人称为锻奴。

    ” 云起似懂非懂地听着,提问道:“家谱上这么说的?” 拓跋锋道:“不,家谱上是突厥文。

    ”说着以一本羊皮纸书朝云起脑袋上拍了拍,道:“听。

    ” 云起点了点头,拓跋锋又道:“魏太武帝与柔然多年交战,拓跋焘时年十六,引军亲征,受柔然军六万铁骑围困,突厥狼部倒戈,五十重军阵中现一缺口。

    ” 云起失声道:“拓跋焘!” 拓跋锋“嗯”了一声,笑道:“柔然大败,拓跋焘领兵追杀……不容易,才十六岁。

    ” 云起好奇道:“家谱上这么说的?” 拓跋锋笑道:“没,我自己说的。

    ” 拓跋锋又翻了一页,道:“战时拓跋皇族幸突厥狼部内数女,欲迎娶回中原。

    ” 云起道:“这就是你们一族的源头。

    突厥人,却姓鲜卑拓跋。

    ” 拓跋锋笑道:“可惜都死光了。

    ” 云起唏嘘道:“看不出你还是个皇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