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以及房价上涨的预期伊斯坦布尔当然比不上北京,但这阻拦不了海湾国家土豪的购房热情。
至于旅游区的一间店面,这远超他的想象力,这里的租金比他的工资高出几倍,哈米德摇了好几次头,“我们不能贪心,我们已经很好了。
”
他的确已经完成了一个社会阶级的攀爬神话,也许在家乡他也是传说,话是这么说,但他眼睛里能看到渴望,也许这就是他格外积极的原因这样干下去,他一辈子也不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店,他得这样一直干到死,没有退休金,他该怎么生孩子?他有冒险的基因,一无所有的人当然总想拼一把,再往上走一层。
“你会有自己的店的。
”李竺说,她现在明白哈米德想要什么了,安全感会比之前更高,“只要你表现够好,只要我们能成功,你会有的。
”
这就是她想要问的,也是哈米德想要听的(否则他何须如此积极地诉说自己),他的双眼放出亮光,因为她的话由于漫不经心而格外真实这对李竺来说的确不难,对傅展也无非举手之劳,而这亮光只一瞬又有些黯淡。
“我真羡慕你们。
”他有些闷闷不乐地说,带有无知人对外界想象的夸大。
“美国人一定都很有钱一定都是大学生。
”
哈米德很幸运,他家族素来注重教育,他本人小学毕业,在家乡属于知识分子。
但他很快又乐观起来,“但我有的已经足够好了,我现在的机会已经足够好了。
”
已经足够了吗?李竺望着他没有说话,她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土耳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哈米德们已经算是社会中坚,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精英色彩,也许这个国家的未来依旧风雨飘摇,所以把一切都赌上,游走在法律边缘,只为了一句空口许诺的机会的确算是足够好。
至少,除了它以外,哈米德该去哪里再给自己弄到一间旅游区的店面?
“美国人也不都是大学生。
”她最后只是说,“上大学对美国人来说也很昂贵。
”
这是真的,这事实更鼓舞了哈米德,他脸上燃起对未来的期望,看看表,为李竺看一眼店面深处,“他应该快出来了。
”
傅展的确已经去了很久,不过李竺知道,她表现得越镇定他们就越安全,她喝口茶,拿出他们新买的手机看了眼,“再等等。
”
海峡的风吹过来,暖洋洋的让人几乎快化在风里,游客们左顾右盼地登上码头,脸上显然还带着对政变的忧虑,商贩们极力想要打消的正是这点,马路喧闹得恰到好处,海面在阳光下泛着深蓝的亮光。
李竺望着海面,又看看这个年轻的男孩,她一直避免问他的年纪,但很容易看出来,他应该刚20岁。
这就是琢磨一个人的副作用,了解他了以后就很难再把他当棋子看待。
“哈米德,你喜欢你的国家吗?”她问,这一问没有目的。
“当然。
”哈米德却像受了冒犯,挺起胸有些愤慨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他在‘亚裔美国人’的眼神中很快有些心虚,但又不无倔强,看得出是真心这么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否则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非法移民?你也许想不到他们都是怎么谈论土耳其的,对很多人来说,即使是拿美国绿卡都不想换世界上再也没有土耳其这样一个国家,靠近他们的故乡,说着我们自己的语言,还如此的安全”
他卡了壳,安全这个词在当下毕竟有点讽刺味道,这让他之后的形容词也跟着被堵在了喉咙口,哈米德挣扎了一会,像是也感觉出任务的艰巨让一个美国人明白土耳其的好,他悻悻然地说,“你不了解我们,女士,土耳其是整个海湾地区最接近天堂的国家。
”
这份自信的确刻在他的脸上,也刻在每个国民心里。
李竺有些吃惊,这事实细想之下有些说服力,但又不易让人接受,她以前从没这样想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民生活都在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