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了一个影响社会的举动:成立助学基金。
凡被列为赵江河助学基金资助对象,赵江河一力承担从幼儿园到硕博毕业的全部学费,所受教育皆为精英教育。
可以说,赵江河不仅是在救助失学儿童,更是以一己之力为社会输送了数量可观的行业精英。
赵江河助学基金声名赫赫,一度闹出不小风波。
有中产家庭为让子女进入精英名校,不惜造假身世,试图令孩子成为助学基金资助对象。
最后,被基金审核委员会识破,从名单中除名。
一时间,舆论哗然。
赵江河助学基金的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
二十六年前,第一期名单公布,赫然列着一个名字:韦荞。
那一年,韦荞只有三岁。
她是孤儿,赵江河第一次在福利院见到她,她正拿着饭盆踮起脚尖打饭吃。
那时的赵江河不会想到,二十六年后,这个只求一饭之饱的小女孩,会成为日后声名赫赫的道森首席执行官,更在赵家濒临垂死之际,以力挽狂澜之姿将道森重新拉回行业霸主地位。
当赵江河明白这一点,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
看着昔日的小女孩再次归来,面目沉静更甚从前,赵江河心怀甚慰,明白如今的韦荞看透世事,再无心敌。
他微微一笑,道:“这两年,你清减不少。
”
韦荞站着,垂手插在风衣口袋里,略一点头:“还好。
”
“听新喆说,你开了一家店?”
“是。
”
“什么样的店?”
“一家小面馆而已。
”
“有多小?”
“十四平米,四张桌,最多可容纳八人吃面。
”
“营收如何?”
“小本生意,稳赚不赔。
”
赵江河大笑。
一句“稳赚不赔”,尽显一身本事。
经济下行,小本生意最是难做,抗风险能力稍微差一点,今日开张明日关门。
韦荞到底是韦荞,赵江河毫不怀疑她再把那面馆开下去,不出几年非被她搞成连锁店不可。
两人认识多年,今日谈话所为何事,彼此心知肚明。
赵江河开门见山,对韦荞郑重托付:“道森有难,托赖你。
”
“不会。
”韦荞轻描淡写,将一桩生死之事尽量拂去些悲剧意义,“做企业,输输赢赢,是常事。
有今日的输,才有明天的赢。
”
“呵。
”
赵江河笑了。
危难关头有人搭救,是幸事,且这搭救之人还是他以独到眼光一力发掘,意义更是不一样。
“韦荞,这些年,我多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