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的时候,振袖高呼:“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戚照砚醒来时,孤寂的月光正好漏进屋中。
雪夜月底,旧梦孤恨。
*
荀远微并未因那日在章绶和戚照砚处碰壁便将此事和稀泥般带过,而是继续查当年的事情。
她去翰林院调了周冶的传记。
传记里的大部分记载都和她记忆中的相吻合,只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她有些好奇。
根据传记里的内容,周冶于长治三年春,终于国子祭酒的位置上,而原因竟然是,在贡举中帮助考生杨羡之作弊。
荀远微合上书册,眉头紧蹙。
虽说贡举一般是由吏部考功司郎中主持,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在题目拟定之后请周冶做以点评。
周冶这人未出仕前,是名士,故而皇兄才将他封为国子祭酒,主持整个国子监,他平生只有戚照砚一个学生,又怎会做帮助考生作弊?
荀远微问翰林院诸人杨羡之,皆道只知晓这人在长治三年的春闱中因为作弊被取消了科考的资格,其他的便不知道了。
她思来想去,想来这件事或许已经是太后的皇嫂会知晓一些。
于是她离开翰林院,去了蓬莱殿。
她问及此事时,萧琬琰沉吟了声,回忆了下当年的事情。
“当年东窗事发的时候,你皇兄也是不信的,周冶和这个杨羡之从前没有任何往来,根本没有必要帮他作弊,即使是看在弘农杨氏的面子上,也断不可能将贡举的试题透露给这个杨羡之,贡举题目泄露,最应该怀疑的应该是吏部考功司,但当时在大殿上,周冶却供认不讳,你皇兄当时也左右为难,并未立刻将他收监大理寺,甚至还亲临他家中,问他是否有难言之隐,但他的回答却与在大殿上的时候只字不差。
”
萧琬琰想了想,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