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惊讶,味道出奇的好。
“哥儿,这卤菜的味道,倒比食轩斋的好上许多。
”
墨书摇头晃脑,“当然了,这可是公子亲自改良的秘方。
”
秦嬷嬷点头,夸道:“公子天资聪颖,又自小爱吃、会吃,改良一个方子自然是不在话下。
说起来,姑娘留下的嫁妆里头,还真有一间卤味铺子呢。
”
秦嬷嬷口中的“姑娘”,就是容钰的生母杨氏。
当年杨氏出嫁,红妆何止十里,整整一百八十担嫁妆流水一样抬进容府,可把京都的百姓们惊着了。
酒楼里说书先生将这桩事来来回回讲了三天三夜,这排场,哪怕是公主出嫁,也不过如此了。
杨氏嫁妆丰厚,田地、庄子、商铺……什么都有,其中就有京都的一间酒楼,一间卤味铺子。
容钰回想昨天看账册的时候,似乎真有一间,只不过这铺子的生意属实不太好,一年下来,盈亏相抵,没赚到钱。
墨书啃着鸭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京都人只要一提到卤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食轩斋,除了他们家,别家卤味铺子的生意都不好,没赔本就算不错了。
”
秦嬷嬷揪了一下墨书的耳朵,“说的什么混账话!”
“无妨。
”容钰抿了口酒,“这食轩斋背后的老板是谁?”
“三皇子啊。
”墨书顺口说道。
容钰略微睁大了眼睛,皇子的事,墨书怎么会知道?
秦嬷嬷见了他的表情,像是猜到容钰在想什么一样,道:“公子不常出门,外头人都知道三皇子是食轩斋的东家,只因三皇子的母妃是尚食局女官出身,家中世代善于此道,这食轩斋的卤味方子,就出自三皇子的外家。
”
“皇子经商?皇上不介意吗?”毕竟在古代人看来,士农工商,商可是最底层了。
秦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