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或意识消亡。
是极其罕见的病症。
”
熟悉的诊断让宣爻僵在原地,脑中浮过成堆乱七八糟的联想。
自粒子医疗技术从发展中文明域诞生的那一刻起,医疗手段就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进化至包括但不局限于各种细胞级修复。
数十年后,甚至连脑神经细胞都能完整复原。
医疗水品的突飞猛进,也促进了星际探索与迁徙的迅猛发展。
再短暂的数十年后,人们就重新定义了“脑死亡”的“概念”。
因为即便粒子修复技术修复了人们包括大脑在内的所有身体细胞,依旧有一些人突然陷入了另一种概念上的“脑死亡”状态,无论使用什么治疗手段,都也没有再苏醒过来。
虽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可这毫无疑问也成为了研究继续突破的主要障碍。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相关研究逐渐印证了另一个曾经只存在于人们臆想之中的“东西”,东星系把它称之为“精神”,而西星系将其称之为“灵魂”。
这个藉由对大脑的深度研究而印证的质级飞跃结论,很快就让更多的科学证据寻找到更多关于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确是存在的证明,也让生物和医学相关的学科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关于“只有意识的消亡才是生命不可逆转的终局”的有利证明。
这就是:意识永寂。
尽管这个结论的名字看起来略带文艺气息,但从它被科学印证的瞬间,就注定会围绕着它开始继宇宙迁徙探索后诞生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并获得革命所带来的超高速发展及红利。
人们很快在原本的“网络”基础上,得以利用“精神世界”来构建并升级出精神网络、精神能量等多种多样的使用范畴,让原本只停留在幻想和理论阶段的“精神力”,很快从研究领域被转化为民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配套设施”。
……由此,纳米级大小的辅脑应运而生,代替了原始文明域所泛用的手机,成为每个人的必备物品。
而与手机相比,辅脑终端甚至不需要手指去操作,只要一句话、一个念头或者一个神经信号的传递,就能迅速响应,帮助人进行学习、工作、输入输出、消息传递、互动社交、娱乐游戏等等。
除了不能向人们的大脑“直接灌输”知识以外,辅脑终端的应用场景涵盖面之广泛,简直堪称星际时代的发明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