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7 / 12)
“益州号称物阜民丰沃野千里,实则言过其实。孔明在《隆中对》中奢谈那地方如何如何丰硕膏腴,据儿臣看不过是想当然的书生之见罢了,他是从史记和汉书里看来的,实际上益州的发达繁茂是秦末时候的事情了,秦历六代有为之主,苦心经营蜀地,大肆兴修河工水利,更兼农商并举,发展人口土地;始皇时方有沃野千里之说,汉高祖起兵伐楚,以益州为后方,实则是占了秦朝的大便宜。然而自汉以降,均轻视益州民生,到三国时那里已是一片凋零景象,至昭烈帝入蜀,方知益州山野之民不过百万,说‘沃野千里’倒也不错,地多虽然是好事,总要有人去种才好。诸葛亮六出陇右均功败垂成,便是因为其人力不足,国中之民尚不足百万,而动辄以数十万之师伐曹魏,民生经济如何保障?其后两晋南**,数百年间中原地带混战来去,无人理会益州偏远之地,人丁才略有所繁衍。如今其地户亩虽有所恢复,然则数百年未经战乱,百姓两手只能握锄头,不复能操戈矣。故而父皇初据长安,蜀地便传檄而定,实在不是地方高门惧怕我李家的威势,而是益州兵弱,无力与我争雄!”
李渊凝视着自己这个名震宇内令天下豪杰胆寒的次子,心中百味杂陈,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