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3 / 6)
番话,说得太巧妙了。
以萧远的身分,纳兰玉纵然受辱,也绝不可以随便就张弓搭箭对着他,如此一来,大楚国为了维护皇室的尊严,必须追究。但纳兰玉若不动手,后面的羞辱只怕更加不堪。
可是纳兰玉轻轻一番话,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认为楚国的诚王,皇帝的哥哥,必是了不起的好人、贤王、贤臣,而随便践踏百姓的,肯定是坏人,坏人一定不是诚王,既自称诚王,就必是冒充。他做为友国的使臣,当然要出手,制止冒充者败坏诚王的名声。
说起来倒是一番好心肠,只有功而没有过,而且让人无法反驳。若是反驳他,就等于承认,诚王是个坏人,皇上一点也不仁爱,摄政王更加不懂治国。
这种同时得罪三个大人物的话,哪个敢说?就是诚王萧远本人,都不能当着无数百姓说出目无皇帝和摄政王的话。
虽然纳兰玉的聪慧连萧逸和苏慕云都认同了,但他本人却是有苦自己知。
纳兰玉虽然巧妙地扳回了局势,表面上似是占了上风,但情势对他依然不利。
他用言语逼住萧远,用弓箭慑住众人,但他终是不能真的射伤萧远。他手中只有一支箭,身边却有二十多个敌人,虎视眈眈。
但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拉稳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