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紫族与印加帝国的关系(7 / 11)
索,编织形式类似古代中国人用于防雨的蓑衣。
在目前所发现的700个左右奇谱中,大多数都是公元前1400年到1500年间打的结。不过,其中还有一部分只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
一直以来,科学家拒绝承认奇谱是一种书面文件,而认为这些绳子是一种保存记忆的设备,即一种个人化的记忆辅助工具,顶多是一种纺织品算盘,而没有任何统一的含义。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学者越来越怀疑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格里·乌尔顿及其同事、数学家兼编织专家凯利·布热利通过电脑对这些绳索的各种元素进行长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奇谱代表的数字记录方式,并成功破译了第一个印加文字———印加的宫殿所在地:普鲁楚柯城。
奇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三维立体的书写体系,记载着5500公里帝国的信息。科学家为每一块“奇谱”都创建了相应的数据库,详细记录了它们的各种情况:绳索的大小、长度与颜色,垂挂的穗的数量,绳结数目,每股绳的旋转方向与次数、年代等,第一次系统地对奇谱进行分解与分析。
他们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某些规律。
在现存700个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