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那个孩子(2 / 4)
时举只有一儿一女,带着长子过来,情理之中;但上官时军可是有三个儿子,长子比她年岁还长一些,次子年纪也有十来岁左右,那两个大的不带,反倒带了最适合过继的小儿子过来……这里面若是没有二叔公的授意,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信的。
但事已至此,父亲和母亲既然都已同意,也算那个孩子的造化。
最重要的一点,这孩子的亲生父母到时远在临安,不易碰面,也就不会过多的左右和影响孩子的成长,有利于母亲对孩子的教导和亲近。
或许二叔公也考虑到这一点,才没有从同在都城的二房与四房中挑选孩子,而是想到了远在万里之外、但又是上官家血缘亲近的三房的孩子。
这般想想,二叔公还真是有心了。
……
最后过继之事,在二叔公寿宴过后,便开了宗祠,重新改拟上了族谱,也就这般尘埃落定了。
再后来,三房虽没有如愿回到都城,但在二叔上官时祺的“帮忙”下,上官时举由八品的提举司提举直接升任正五品同知,并允诺待时机成熟,会让他接任临安知府一职;而上官时军也由平民一下谋了一个正八品县丞的官职……二叔甚至承诺,两家的孩子只要入科举,一定会帮忙安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