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8)(3 / 5)
自用,驭下苛刻而寡恩。
《三垣笔记》中记载了一件事,充分暴露了崇祯的多疑:“崇祯有一天在宫里无意中听到自己最宠爱的田贵妃在独自抚琴,心中十分怀疑,便询问贵妃的琴艺师从何处,贵妃说是母亲自幼教授的。第二天,崇祯立马将贵妃的母亲召入宫中,田母与贵妃对弹,崇祯才释然作罢。”崇祯对于自己的后宫宠妃尚且如此猜忌,对于手下的朝廷重臣、封疆大吏便可想而知了。
他在位17年中,频繁更迭阁部臣僚,多次诛杀督抚大吏,其中总督有7人,巡抚有11人。内阁重臣更频繁替换,先后用了近50人,也出现了“崇祯五十相”这样一个历史名词,说的便是崇祯用人多疑,举措乖张,有恩不欲归下,有过全盘推脱。
袁崇焕一案更是崇祯自毁长城。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随着刑场上的千刀万剐,大明江山也随即支离破碎。“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崇祯的多疑与偏执使得他对于朝臣的态度复杂多变。对身担重责的大臣,崇祯通常是先寄予极大的,甚至是超出实际的期望,一旦令其失望之后,又一变而为切齿愤恨,必杀之而后快。崇祯以唯才是用为标准,有讽刺意味的是,居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