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4 / 5)
望为时未晚。
正因为如此他才不同意再增加赋税,心中很清楚再这样下去大夏帝国将失了民心。他不敢采纳侯义的建言就是怕失了文臣武将及皇族勋贵的拥护之心,民心和勋贵的拥护才是大夏国的根基。所以未免患得患失起来。
可是帝国的财政更不能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帝国一夜之间就有可能崩溃。这个问题已经朝议了很多次了,朝臣们都拿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麻烦。
他用手指击打着御案,再一次疏理了一下。国家财政出现问题跟他登基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有关系,他不是昏君,心里还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侯义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忠臣,这些问题侯义都分析得很清楚。在侯义提出三点策论之前他提出过开征商税,也被朝臣反对。商路几乎都把持在皇族和贵族的手中,开征商税就是从他们手中拿钱,他们能同意?
所以侯义不得不把目光盯在了节流上,三点策论并没有问题,仍然是因为动了大家的利益,才被朝臣反对。他们这群人根本就不顾国家利益,只想着那些私利。
儒道佛三门与他不再是一条心,皇族勋贵满朝文武也不跟他一条心。内政乱象已生,外敌又要入侵,难道大夏帝国真的要灭
↑返回顶部↑